午门斩首中的“午门”指的是现在故宫的正门,不过午门斩首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并不是在现在的午门斩首犯人,毕竟皇家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皇宫门前也是极其森严的。之所以会出现这词是因为在明朝,有的大臣会直言上谏,然后触犯到皇帝的尊严,于是大臣就被以“逆鳞”的罪名,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之后因为打人致死,民间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的流言。
犯了死罪要被斩首的犯人,是要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西四牌楼等地方斩首示众的,在闹市杀人,大概是汉朝以来就有的规矩,有震慑百姓的作用。
现在大家所说的午门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门,即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始建于明朝,是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按照南京宫殿正门的名字,将紫禁城的正门称为午门,一直都没有更改。午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是非常有威严的,所以它也是整个故宫建筑群中地基最高的建筑,建在和天安门城墙一般高的城台之上,显示出皇家不可动摇的威信。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选美女。
为此群臣上谏,皇帝发怒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清代时,午门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来年历书的地方。遇有战争获胜之时,便在此处举行凯旋“献俘“礼仪。
午门前的两座小屋,原是侍卫值房。门楼前的东西两侧设有左右阙门,可分别通往太庙和社稷坛。从午门至端门两侧的庑房,原为六部九科朝房。东庑房设有吏科、户科和礼科公署;西庑房设有中书科、兵科、刑科和工科公署等。2001年6月23日,世界著名的三大歌王—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在午门前为新世纪、新北京、新奥运而纵情放歌,引起了中外人民的共鸣与瞩目。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