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当年他祖上也曾做过小官,因而认识王夫人之父,因贪图王府的权势就认了宗。其后,狗儿的祖父过逝,家道中落,就迁出城外务农,因家中人口简单,孩子无人照料,就把寡居的岳母接来同住,借以照料。这便是刘姥姥与贾府的很牵强的一点关系。
很多人读《红楼梦》的时候,有个疑问:大观园里鲜活曼妙的少女盛多如云,再不然也是已上了年纪的如贾母、王夫人等这些仪态万千的贵妇人,为什么偏偏要插进一个格格不入的乡间老妪刘姥姥?换句话说,为什么会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样的描写呢?
其实,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是作者随便写出来的。有专家认为,刘姥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和推进着《红楼梦》一书的情节发展。细读《红楼梦》,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贾府来讲,刘姥姥虽然是个外人,但是刘姥姥却是贾府兴衰史的惟一的见证人。
姥姥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刘姥姥深知接近上层社会的名流肯定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于是她先通过与她家中曾略有瓜葛的王夫人这一边进行周旋,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通过周瑞家的,刘姥姥得知现如今在贾府中真正掌权的是“琏二奶奶”王熙凤。再通过周瑞家的,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房里的丫头平儿。最后通过平儿见到了在贾府相当有地位的王熙凤。
至此,刘姥姥在贾府的人际关系之门才真正打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便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同时,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耳闻目睹荣府表面上一派荣华繁盛的景象,由此“一进”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
姥姥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所占的篇幅最多,是《红楼梦》一书中着重描写的内容之一。作者对“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这一部分内容是相当重视的,花费了大量的笔墨。
二进大观园,刘姥姥是相当幸运的。贾母刚好就想找个“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家说说话儿”,刘姥姥成了最佳人选。但是,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斥着权力和荣华的大家庭,刘姥姥是否会为贾府上上下下所接受?这是刘姥姥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但是,凭借自己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忍耻之心”(脂批用语),刘姥姥做得非常好。
刘姥姥在给贾母留下初步好印象之后,又得在贾府上下各大人脉面前争取印象分,而说故事就是个抛砖引玉的好法子。刘姥姥先讲了一个“神秘红袄女孩”的故事,但是故事刚讲一半,就恰好赶上了南院马棚走水(即失火),犯了忌讳。
这可以说是刘姥姥在贾府遇到的第一个大尴尬,但是刘姥姥立刻心领神会,随即又通过第二个故事——“九十岁老人晚年得孙”,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片喝彩。刘姥姥在故事最后说:“可见这些神佛还是有的。”“这一席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都听住了。”王夫人正好是信佛之人,这样的话,王夫人当然喜欢。这就为刘姥姥接下来在贾府之中的人脉关系奠定了又一个基础。
接着,作者又通过刘姥姥随贾母游历大观园,一一将在此以前从未提及的大观园之中的景点进行了详细的交代。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描写,读者不仅对大观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对《红楼梦》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另外,在这一部分之中,还顺带写了妙玉。贾母和众人游大观园游累了,就到了就近的拢翠庵稍作歇息。妙玉是拢翠庵的主人,接待了这一干人等。妙玉给贾母沏了老君眉。贾母尝了一口,给了刘姥姥。妙玉看在眼里,没动声色,但是最后却命人把刘姥姥喝过茶的那个杯子扔掉。这显示了妙玉清高气傲的品质。这里同时也凸显了刘姥姥作为山村老妇,终究不会为上层主流社会的贵族们所接受的境遇。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件事——给巧姐儿起名字。凤姐介绍说:“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脂批说:“作谶语以影射后文。”其实作者笔下还自有一段因缘的安排,同时也为日后刘姥姥尽力搭救巧姐作下的铺垫。当时巧姐被姥姥救出于青楼时年仅八岁,而起名的时候,巧姐至多不过两三岁,所以,作者又在暗示贾府的败落不过就是这五六年之内的事。
总的来讲,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这次刘姥姥所接触的人物之多,所见的场面之广,感受惊叹之深,都胜过了第一次。角色也由王家的亲戚转为了贾母的座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游览了大观园。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地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锦簇之盛,又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了伏笔。
姥姥三进荣国府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将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攀附的穷老婆子。而刘姥姥知恩图报,她想尽办法,四处寻找,最终救出了被卖入青楼里当老鸨丫鬟的巧姐,并将她抚养长大,嫁给孙子板儿,使其过起普通人的生活。第三次进荣府,刘姥姥见证了贾府的衰落。(当然,这里有的内容是我们根据脂批内容得出来的。)
纵观刘姥姥三次进贾府的情节,我们不难发现,一进,明则为“钱”,暗则将府内的人脉看遍;二进,面面俱到地将贾府里所有的事物容情于景,如镜子般照出了大观园里平时可见和不可见的玉上瑕疵;三进,感恩图报,奋力救下凤姐儿的遗孤,这就是“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这一角色的意义就在于此: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前后一以贯之。刘姥姥从内部,从近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情节因此得以展开,从而更深入更细腻地揭示贾府内部的生活细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