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后册封礼在二十四史之明史·卷五十四·志第三十·礼八中有详细记载,翻译如下:
皇后的册封礼仪起源于汉灵帝册封宋美人,此后演变为固定的一种礼仪制度,明朝大体参见唐宋的册封制度。当皇帝册立皇后的制文一下,礼部尚书一人即赴内阁承制,并选择吉日,遍告诸司作各项准备。接着,礼部和工部会同制册宝,送内阁镌制册文、宝文。届时,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分充册立正副使。
册封前三日斋戒沐浴,册封前一日,官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皇帝或遣官或亲自到奉先殿行礼,告以册立事。侍仪司在奉天殿御座前设册宝案,册案东西设置奉节官位,掌节人位于其位左后处,其南面设置承制官位,朝西而立,横街南面设置正副使受制位,面北而立,北面设置承制宣制官位,东北面设置奉节奉册奉玺官位,面北而立,受制位以北设置正副使受册受玺位,面北而立。
册封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以上均南向),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礼部官将金册、金宝及宣读册文、宝文陈设于亭内。
一切备好后,负责册封的使者,敲响三次钟鼓,百官与身着“衮冕服”(明朝皇帝等级最高的礼服)的皇帝随后进入奉天殿,礼部官员为皇帝奉上册封的册封书以及皇后宝玺放于事先备好的案桌,百官随即按庭仪时候的站位,到殿上站在各自的位置。
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下即三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接着,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和口令下,王以下及正副使、文武各官排班立,并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乐止。
承制官请示皇帝是否开始册封大典,皇帝应允。承制官其从中门走出,走下台阶到达宣读制命的位置,高呼:“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读制命:“某年某月,钦奉皇太后懿旨,册立某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礼。”正副册封使俯伏,起身,承制官从西殿门入殿。
执事人举册宝案从中门出,掌节官从册宝案上开封节令,交于奉节官。引礼官引正册封使到到受册位,奉册官拿起册封文书交于正使,正使跪受,(副使相同礼节接受宝玺——皇后玉玺)并把册封文书放于册宝案,退回原站位。此时奏响礼乐,正副使者拜四拜,起身,礼乐闭。奏响礼乐,掌节官在前引导,举案官紧随其后,出奉天门后,礼乐闭。
侍仪高呼:“礼毕”,皇帝起身,百官退却。
掌节官封装节令,奉册官员持笏板立于存放册书等的龙亭旁,仪仗队以及奏乐队伍在前引路,到中宫门外,奏乐起。皇后戴九龙四凤冠,出祭礼服,走出阁楼,站立居所大殿中,朝南站立。奏乐闭
正副使把册书等一众放于宫门事先准备的桌子上。引礼使引导正副使以及内使监令就位,正使高呼:“正使臣某,副使臣某,秉承制命授予皇后册书以及宝玺。”内使监令进屋禀告皇后,随出站于原位。引礼官,引导各侍从就位。
正使奉册书授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交于内监。副使奉宝玺授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交于内监。随后各自站回原位,内使监令率内监持册书,宝玺放于内堂。接着,引礼女官引皇后在拜位北面立,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
引礼女官奏“跪”,皇后跪,赞“宣册”,宣读女官就案,宣读册文,宣毕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赞“受册”,女官以册文奉送皇后,皇后转授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陈放于西案。陈放完毕,引礼女官奏“兴”,皇后起。乐队随即奏乐,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退到东面立,乐止。
正副使退后到奉天殿横南街,面先北站立,以西为上位,给事中(明朝时候的言官)站在东北面,面向西,正副使跪拜呼:秉承制命册命皇后的礼仪仪式完毕,随后再正副使跪报请给事中汇报皇上。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第二天,皇帝在王公和文武大臣的陪同之下,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御太和殿。诸王、文武百官各上表行庆贺礼,皇帝颁诏宣示天下。同日,皇后也要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再至皇帝前行礼。之后,皇贵妃率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至皇后宫内行礼。贵人及皇子、皇孙也要分别到皇后宫内行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