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时洪遵《泉志》已著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布币,东周时期流通的青铜货币。形状像现今的铲,故又称铲币。它是当时农具箔缩小演变而成。初期的布币还保留箔之形状,首空可以纳柄,故又叫空首布。
以布币造型而定名:空首尖足大布(耸肩)、平底空首布、平肩空首布、斜肩空首布、异形布、方足布、圆首布、三孔布等。
空首布铸文与殷商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的币文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
仅耸肩尖足空首布多为素面,其它布币都有铸文:地名、币值面额、干支等。铸文有单字、双字、多字。例斜肩弧足空首布有:“武”、“安”、“卢氏”、“三川”等;布,楚国铸行有“殊布当忻”、“四布当忻”的长足布。
东周列国所用布币各有不同,如赵国铸行尖足布,钱文多纪地名,也有的增纪币值,“蔺”、“邪山”、“晋阳半”等,赵国铸币形制似圆首、圆肩、圆档、圆足,钱文多纪地点,“离石”等。魏国铸行布,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档、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一和半三等,“晋阳三”、“晋阳一”、“晋半”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布、刀等币。王莽曾一度仿制布币通货。
布币在春秋战国时通货550余年,为祖国兴旺发达作出了贡献。
布币钱文有对称之感,从唐代开元通宝到宋朝对钱都体现了布币钱文布局的对称。
布币钱文对称还应用于建筑上,如明朝建筑北京天安门左右两边格局是相对称的。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2元券右上有古布币图案水印、示意祖国货币文明史远源流长。第三套人民币2元古布币水印,曾一度被收藏钱币爱好者以30倍价格换取。
在新疆、甘肃一带用油布制的钞票叫布钞,曾一度流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亦曾发行。以“串”为单位的布钞,有二串、三串等票别。
民间门上新年贴的“门神公”中,有的就手展古布图,并在天地头(绘画印刷品等上下所留的空白)上写着“招财进宝”、“四季发财”等吉祥语。
民间婚嫁,有的还用民国古布币图案铜元与吉语方孔钱“顺治通宝”“康熙通宝”等压箱,祈求一生富贵和顺。
用实物殉葬,从原始社会就有。至今仍保留下来用“冥钱”,用铁印制成的布币压在纸上有布币印,再烧化祭奠祖先。
布币,反映了我国钱币文化丰富多彩,是我国货币史星光灿烂的一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