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红拳是什么拳法

红拳是什么拳法



红拳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它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最。

起源地

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

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bi)”,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现红拳演练套路中“放炮”、“十大响”的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击膊拊髀”体现秦人粗犷豪放,既练了“拍打之功”,又练了“撑斩之法”红拳以“撑斩为母”撑斩是红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红拳拳法称谓“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自称“十五好剑术”。唐代郭子仪、薛仁贵、都是陕西出的名将。

流派

红拳是陕西关中、山西、山东西部菏泽、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这是众所公认的。在陕西境内又以潼关、大散关为标志分为“关东红拳”、“关中红拳”和“关西红拳”三支。据说陕西境内不少拳术派列,大都是在“关中红拳”的基础上演变的。“关中红拳”以“小红拳”、“大红拳”、“二路红拳”“太祖红拳”、“粉红拳”“六趟”、“六架势”“炮锤”、“四八锤”、为中心习练者最为广泛。

红拳文化与武礼

红拳具有的文化特性,和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红拳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环境、人文文化,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体用兼备,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学习红拳不仅要研习技艺,更要追求和理解红拳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

红拳老师注重武德教育,传徒授艺时,先要考察其品德,再观其行方可教之。红拳文化武礼,独具特色,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尊称,一切行动,一切过程依礼而动,依礼而始终。上场必礼,是红拳人的传统美德,亦是必行的程式。

武礼可分为:站礼、拱手礼、口礼三种。一是站礼,即平日自己习练套势,由场右边上场启示起势,前辈早已形成定规---右上右下,并步成立正姿势,目视正前方。仅此一礼势,实为一种心理,是练,定心静气自省如何练好这一套路的思想提示:二是公开表演演练套路以前,出场表演者,立身并步站立做出特定动作;两臂高抬,胸前屈肘一掌一掌屈腕相握,向前上下两下即可,或左手抱右手,转身动步一圈频座拱手圈礼,以此表示对观看者的尊重,或遇之“以武会友”表演或武术竞赛演完收势下场。

红拳极为讲究的徒手或器械对抗竞赛中,打手跑拳,提枪抱棍时,都是按照点到为止的原则以求胜负。为此,大都有较为明确的制度,那就是一让二过三胜负。让远让进不让寸。双方较量开始前,必须道一个礼貌口语:“请”才能正式比赛。

双方较量中,必须按照不能严重伤害对方和点到为止的原则,亦可以说,这是属于“礼”的延续范畴之类的事,红拳的礼仪,涉及范围极广,表现在师徒关系上是那种带有血缘关系的师徒如父子式的“礼”相当普遍,十分严肃,尊师重道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红拳与其他体育项目最为不同的特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67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