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趟马”的定义趟马(又称马趟子),是戏曲以舞蹈形式来表现人骑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这种表演程式,在舞台上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它是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骑马飞跑,人在马上握住挥鞭,而马不停蹄飞奔急驰的情景。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一般用来表示人物骑马的心情,或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动目的。文官武将、男侠女士、扎靠穿蟒、长短衣裤均可使用这一舞蹈程式。大致可分为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四人趟马。
如《盗御马》的窦尔墩在盗马后趟马旨在表现人物的洋洋得意;《姑嫂英雄》的薛金莲回樊江关搬兵时的趟马是为表现人物的急切和年轻骄傲;《马踏青苗》的曹操趟马则为表示人物在马踏青苗时由骄横、狂妄而惊恐、懊恼、狡诈的思想变化;在《杨排风》中有杨排风与孟良的双人趟马;在《大溪皇庄》中有蔡金花等四人趟马;《追韩信》中是韩信、萧何、夏侯婴三人在互相追赶时依次上场趟马。图为淮剧《蓝齐格格》-陈芳表演的郊外追李中的趟马。
一般趟马中的人物还有三打马并高喊“得,马来!”的内容。但也因人、因戏而异,如女的角色大多不喊,如情节不紧张也不用三打马。
趟马时的马鞭应与演员的服装颜色一致。不过,三国的吕布、关羽骑赤兔马,用红马鞭;三国的黄忠与隋、唐的秦琼骑黄膘马,要用黄马鞭;宋朝的穆桂英骑桃花马用粉马鞭;西楚霸王项羽和三国的张飞骑乌锥马用黑马鞭。男性文士用硬杆三缕穗子的马鞭,其余多用软杆五缕穗子的马鞭。
趟马有男女之分。男趟马中的“跨蹬上马”、“调转马头”、“马腾前蹄”、“抱鞭勒缰”、“纵马飞奔”、“背鞭策马”、“飞越天堑、“甩鞭打马、“握鞭勒马”、“催马奔驰”,由丁字步,弓箭步、跑圆场、踢、抬、吸、骗、跨腿、山膀、飞脚、翻身、射燕、大跳等技巧及各种持鞭的基本造型组成。
女趟马中的“观路择行”、“取道前奔”、“駃騠越壑、“艰渡沼泽”、“极目远望”、“良骥骎骎”、“马失前蹄”、“策鞭催马”、“纵马腾跃”、“裁鞭摧行”,则是由跑圆场、踏步、丁字步、碎步,云手、山膀、翻身、下腰、干转、跳坐(俗称屁股坐子)及各种持鞭基本造型组成。
戏曲程式化的这种表演技巧,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吸取了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加以提炼美化并予以适当的艺术。夸张而逐渐形成的。所以,趟马中的复杂高难技巧及优美的舞蹈身段,能形象地表现英雄豪杰跃马扬鞭的情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