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饮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等。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中国饮茶的历史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
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欧洲饮茶的历史
欧洲人首先是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了有关饮茶的资讯,威尼斯作家拉马歇将阿拉伯商人哈只·马合木的谈话内容加以记录,其中即涉及了中国人饮茶的内容。来东方传教的传教士则最早亲身见闻并尝试饮茶,同时将相关资讯传回欧洲。随着饮茶资讯在西方的传播,商人亦开始关注。
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着力开展香料贸易时最早将茶带回了欧洲。当时它“是一种极好的稀罕物,是一种美味的饮品,但它并没有成为贸易中的固定商品”。随后而来的荷兰人出于竞争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商品,“携带了存贮良好的干鼠尾草,用它交换中国人的茶叶”。后来,他们“以每磅8便士或10便士的价格在中国购茶”,饮茶之风在荷兰日渐流行。
从现有资料来看,英国人于17世纪上半叶在东方开始了与茶的接触。可知英国人最早提及茶是在1615年6月27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日本平户的代理人维克汉姆(R.Wichham)在信件中恳请驻澳门代理人伊顿帮助其购茶:“伊顿先生,烦劳您帮我在澳门购买最优质的茶叶(Chaw)一罐。”此后,英国旅行家也曾在记述中提及饮茶,其消息来源不得而知。
英国人在东方与茶有所接触后,茶本身也通过荷兰进入了英国本土。“17世纪30年代,茶由荷兰传到法国,50年代传到了英格兰。”伦敦商人汤玛斯·加韦在1657年时即开始在咖啡馆售茶。同时,茶也作为药品进入了药店,但该渠道对扩大茶的传播作用有限。当时茶叶堪称昂贵,“每磅售价不低于60先令”,其社会影响还有待提高。
茶在咖啡馆缓慢传播的同时,英国政局的变化为茶的传播增加了助力。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斯图亚特从欧陆流亡归来成为查理二世,他于1662年和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进行政治联姻。葡萄牙在欧洲较早接触饮茶的国家有,凯瑟琳个人尤其喜好饮茶,时常“在小巧的杯中啜饮”,她的这一爱好很快在宫廷中流行起来。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后詹姆斯二世即位,1688年即发生了光荣革命,从荷兰而来的威廉与玛丽共同进行统治。因为饮茶在荷兰较为流行,玛丽也嗜好饮茶,经常在宫廷举办中国式茶会。宫廷风尚向来为英国贵族所艳羡,所以饮茶也被贵族所效仿,由此,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中逐渐传播开来。
社会上层的风尚向来为其他阶层所模仿,进入18世纪后,中产阶级也开始尝试,“饮茶已经变得如此普通,它已经无须介绍。”社会下层也受到影响。此时“伦敦城中仆人的早餐,基本上已然是面包加上黄油,再搭配以奶茶”,但社会下层普遍饮茶尚需时日。
18世纪后半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1750年购茶2,324,912磅,1774年时则增长到了6,831,534磅。茶贸易的发展致使其价格明显下降,这为饮茶在社会下层中真正普及创造了条件。对18世纪末期普通农业劳动者家庭开支的研究表明,茶已被列为基本消费。可以说,到18世纪末期,饮茶已经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英国真正成为全民饮茶的国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