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茶”,我们心中自会不自觉地泛起一种祥和之感,谁都不会将它和“斗”联系到一起去,但其实在我们的茶文化中也有“斗茶”这一项活动,它是古时有钱有闲人的雅玩。斗茶确是一种雅玩,它不像斗鸡、斗牛那样,一群人围在一起欢呼叫好,喧闹不息。
斗茶是安静的较量,虽然斗的人安静、观的人安静,茶汤平静不动,但实则暗潮汹涌。较量从上斗场之前就已经开始,从采茶、选茶,到择水泡茶,都是“斗茶“的一部分。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登上斗场之后,茶人就把胜负交托给了茶汤的色与花。斗茶的胜负标准一是汤色,即是茶汤的颜色,一碗茶冲泡成汤以后,汤色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一眼看去茶的优劣便能分晓。纯白的茶汤为最上之佳品,位居其下的分别是青白、灰白、黄白、红白。
茶汤青灰的原因,多半和蒸汤时的火候有关,青则表明火候不足,灰则表明火候太过;而黄红之色,多半是在采茶制茶的过程做法不当,茶汤泛黄表明茶叶未及时采摘,茶汤泛红则是表明焙炒时的火候过旺。我们从茶汤的颜色中可以看出,茶人对取叶时间的把握和制茶的手艺。
斗茶胜负的标准之二便是茶汤之花,即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与茶汤的色泽两相呼应,上佳的汤花也即应是纯白干净,没有杂色的。其次,汤花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水痕出现得越晚证明汤品越优。
我们亦能从汤花与汤是否贴合中,探茶人的茶心,沉心制茶的茶人必定心无杂质,唯心无旁骛才能泡出花汤切合的茶汤。无杂质的汤花和晚出现的水痕都说明了,研茶之人的茶艺之高,唯细腻柔密的茶末,才能点出纯净的茶汤,配出匀细的汤花,汤花浮于茶汤之上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曰之“咬盏”。
斗茶,是对茶人全方面的考验,茶人多年来的全部修行最终都凝结在这一色一花之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