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竹编工艺是傣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历史悠久,造型古朴,美观实用。傣族有着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竹器,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傣家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竹林翠色之中,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自编的竹器,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为竹编。竹编与他们的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仿佛生活在竹编的世界。
傣族竹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图案变化美观,制品种类繁多,是优良的实用工艺品。其中以笆萝、饭盒、槟榔盒等竹器编织技术最有代表性。芭箩是傣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竹篓。芭箩编织精巧,美观适用,既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精致的装饰品。
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民族服装,腰系一只芭箩,走动时芭箩随身轻松摇摆,显得十分朴实、精干、健美、俊俏。更为珍爱之处在于,芭箩是傣族青年男女间爱情的传递物。
傣族男子从小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青年男子总是精心编织一只芭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回赠的亲手织绣的筒帕。所以,编织笆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如果一个小伙子不会竹编,那么他就会同姑娘不同织绣“筒帕”一样,说明他没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双手,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傣族竹编经过通体髹漆,内施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翎纹和镶嵌五彩琉璃图案,尤其富丽堂皇,可以作为上好的陈列工艺品
爱情信物
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笆箩、饭盒、槟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箩在傣语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即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的筒裙时,时常会在腰间系一只笆箩,走中时笆箩随着身体轻轻摆动,显得傣族妇女十分朴实健美。笆箩还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
傣族男孩从小就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小伙会精心纺织一只私心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亲手织绣的筒帕。编织私心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如果一个小伙不会竹编,就如同一个不会织绣筒帕的姑娘一样,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竹编艺术
生活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群众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竹楼,用材大部分是竹子。竹楼通风透气,凉爽防潮,很适宜在炎热多雨的气候下居住。竹楼里铺着黄亮亮的竹席,陈设有竹凳、竹篾桌、竹水桶、竹饭盒、竹脸盆、竹节碗、竹汤勺、竹纺车……。比比皆是的竹子用具,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竹编,是傣族的特色艺术。
外形如孔明帽子式的竹楼,横梁和柱子是龙竹做的;楼板、围墙,是竹子做的;楼梯是小叶龙竹做的。假若你到傣家做客,主人首先请你坐在竹椅上,用小竹筒装上香味浓郁的烤茶,放在竹制的桌子上,请你品尝。吃饭的时候,你会看到盛饭的是竹篓、竹筒,进餐用的是竹筷。兴许还会碰到好客的主人为你做一顿“竹筒饭”。
晚上,你要是在傣家过夜,主人一定请你躺在竹榻上。这时,竹楼外的龙竹在风中摇曳着,发出阵阵节奏舒缓的碰击声,使你渐渐进入梦乡。
傣族与竹紧紧地连在一起,傣家人不仅种竹、爱竹,而且在生活中也离不开竹子。竹编是傣族群众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傣族竹编不但原料得天独厚,而且还拥有一批巧匠能手。他们继承民间的传统竹编工艺,并与外地竹编工艺相结合,编制出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编用具。
这些竹编工艺品有:扁帕、鱼笼、饭桌、茶几、箩筐等大、中、小30多个品种。傣族竹编工艺品,堪称上乘艺术,选材精良,构思奇巧,做工严实。特别是傣族同胞腰上系的“扁帕”,形状美观,小巧玲珑,是傣族日常生活必备的精品。傣族竹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