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满族的丧葬风俗

满族的丧葬风俗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报庙、烧饭,这是满族旧时的丧葬习俗,过去,满族宗教有家庙,庙内藏有家谱书,人死后,不放在炕上,而是立即在炕下架三块木版,将尸体头朝西放在上面,然后是报丧。

同时家人在家谱上死的名字旁画一道黑杠,就算市“报庙”了。送丧后,再坟前摆供桌、烧纸、烧酒,然后,将馒头、肉菜一起烧掉,为止“烧饭”。“烧饭”有周年之俗,葬后七天,四十九天,白天,周年各烧一次,连续烧三年。

备材

备材,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为老人上山砍木头,一般是果松(红松),请木匠做两口鞑子荷包(棺材)准备着,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都不备材,人死后,直接到棺材铺购买。

丧仪

丧仪,早期满人讲究丧礼。当家中死者弥留之际,便更易新衣,俗称“穿寿衣”。灵床放在南炕前,头西脚东。断气之际,全家老小不许哭喊,静静地等候老人安静离开人世。人死后,白布(纸)蒙脸,用白线绑住双脚,这叫绊脚丝(入殓时打开),还让死者两手攥两个硬币,表示死后有钱花。

还要把一只公鸡用手捏死,放在死者头前,叫做“倒头鸡”。这时大家开始哭啼,哭得有声有韵,哭的内容都是死者生前的优点好处,这叫“哭九场”。满族长辈人去世,儿女穿白色孝衫。孝衫一般过七天后才脱下,等到百日后再穿孝衫上坟烧纸,然后脱孝。

挂布幡

挂布幡,老人一咽气,首先在院子西南处坚起一个七米长短的木杆子,木杆顶端悬挂大红布幡,俗称“魂幡”。布幡一经悬挂出去,亲朋故里纷纷而来。在灵前叩头之后,男左女右,分列两旁,直到夜间。直近亲友还要轮流在灵前“守夜”。“守夜”的人不能睡觉,天冷时拢火堆取暖。丧家要准备酒和食品,供“守夜”的人饮用。

入殓

入殓,择吉日吉时举行入棺仪式。棺材放在南窗下,棺内糊纸,然后把筛过的土铺在底层,土上再铺一层黄纸,放上七个铜大钱,这叫“垫背钱”。尸体从屋里抬出时,不准天日照死人,不准从房门抬出死人,因为房门是活人走的,忌讳死人经过。所以入殓处,用遮盖物支上棚。尸体由窗户抬出,长子抬头,其它儿子抱脚,装入棺材叫入殓。

停灵

停灵,停灵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人死停灵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生活富裕的家庭,长辈人死可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生活困难的家庭人死后随时出殡。近些年一般都停灵三天,分大三、小三。小三指晚上死时就算一天,大三指晚上死不算一天,而且入殓和出殡同时进行。停灵时,“孝子”不能离开灵棚,朝夕守灵。

出殡与下葬

出殡与下葬,满人出殡必择单日,说双日出殡意味死双人,不吉。那天一早,要派人到祖坟地“打井子”,先由外姓人把锹土取出放在一边,准备下葬时使用,然后大家一齐往下挖,挖到二尺八寸深,就不往下挖了。灵柩发引叫“出殡”。出殡伊始,首先要把布幡从木杆上取下来,孝子或孝孙举起布幡走在灵柩前面,作为引路。

起灵后,摔丧盆子,吹喇叭,红布幡在前头引路,各种纸扎物(纸人纸马等)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撒纸钱。到达墓地,先在地上横放两根短圆木,将灵枢落在短圆木上。之后,大家开始抢撕那块布幡,由于人多,以礼都应得上一块,因此撕得很碎。生前养的猎狗和弓箭,也要在火中焚化,将骨灰埋在灵前脚底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490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