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婚姻和家庭的基本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在形式和过程上则具有较为独特的特点。男女青年婚前享有较大的社交自由,人口较多的村寨,习惯上都要利用新建的空房或修盖窝棚,为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提供方便。男女青年到晚上可以自由到这样的房内弹弦子、唱调子,闹到深夜大家都围火塘而卧。有时,这种社交活动也可在看守庄稼的窝棚里进行。女孩子到十三四岁要行“穿裙礼”,行过穿裙礼后即可参加这种社交活动。
过去通常男女在幼年时,即由父母代为订婚,有的甚至指腹为婚。聘礼很重。姑舅表优先婚配权也很盛行。傈僳族有句俗语:“树最大是杉树,人最大的是舅舅。”因此,形成“有女先问舅”的习惯。今天,傈僳族男女青年婚恋自由,婚姻家庭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那么傈傈族的婚俗又与其他民族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简朴诚信好说亲
说亲即订亲,一般都选在农历“七月半”以后进行。忌讳九月和冬月两个单月。据说冬月是“出灵月”,不能提亲。说亲不需媒人,也不讲究彩礼。多数是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带点微薄礼品(诸如糕点、挂面等一些食品)到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同意联姻就会收下礼品,并把女儿的属相出生年月告诉男方家,也好让男女双方借“刮且”(傈僳族蹢脚舞)和其它集体活动时见面结识,增加感情。一旦订婚,女方家就开始忙着准务嫁妆了。德昌傈僳族婚礼,历来推崇简朴为荣,男方不送聘礼,女方娘家不送陪奁。
热热闹闹乐送亲
德昌傈僳族举办婚礼,大多数在农历腊月至次年二月间,最迟不超过三月。接亲时,新郎家请两位懂礼仪、会唱山歌的男子(傈僳族尊称“娃拿扒”即证婚人),他们各自带上一名助手也叫“伴郎”,带上接亲礼品如白酒、糕点、挂面、草烟(也叫叶子烟)等去女方家接亲。伴郎先用一支羊腿与新娘子家换回另一支羊腿,其意是姑娘只嫁给一家,婚事成终无悔改。
接亲队伍起程前,男方家要请一位辈分高、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爷)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同时给“娃拿扒”身上挂一条白麻布作为领亲标记(现在大多已改为红布),之后接亲队伍便可起程了。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的女人们站在路旁阻挡“娃拿扒”进屋,表达对新娘出嫁的挽留,经过唇枪舌剑之后才让男方家的人进屋。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娃拿扒”再挂一条领亲麻布,男女方送的两条麻布交叉打结,意为承诺接亲。
招待接亲客人后,新娘的伴娘和嘎玛(女山歌手)坐一方,“娃拿扒”及助手和男方请来的阿巴莫坐一方,边喝酒边对歌。对歌完毕,新娘叩拜父母随“娃拿扒”及送亲、接亲客人一道起程。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意思的是新娘子的父亲或母亲,必须一人要当送亲客。大家跟在新娘子后面,一路走来一路说笑,还边唱傈僳山歌边跳“送亲调”。
“娃拿扒”和“嘎玛”也即兴对歌,唱婚程的艰辛、唱新人的能干、唱傈僳族人的美好生活。
接亲无论路途远近,途中都要休息三次以上的单数。一般第一次休息是新娘出门后在屋外不远处小憩,第二次由“娃拿扒”根据路途长短决定在中途休息,第三次在距新郎家不远处休息,并在此等候新郎家人来“迎亲”。
有礼有节喜迎亲
新郎家派人前来“迎亲”时,“娃拿扒”将新郎家准备好的草烟(现在一般用香烟)按每人两张(或两支)分给男女老少客人们。葫芦笙手们则在屋外路边吹着“迎亲调”迎接送亲的客人们。然后请进屋内,男方家还要送一点礼钱给领亲的芦笙手和伴娘。新郎进屋时,送亲客为其在头顶上架起一张被盖作庇护,男方家人则撒上羊屎颗为新娘驱逐从野外带来的鬼魂及病魔,为新娘带来一世吉利。
迎亲仪式以“娃拿扒”和伴娘跳舞、吹奏芦笙而告一段落。之后男方摆宴待客。婚宴结束后,新郎新娘便进行拜堂仪式。拜堂前,先由男女双方亲朋赠送给新人一些礼金并喝两碗并作一碗的喜酒,称为喝“请拜酒”,然后丢“请拜钱”。新郎新娘并立站着,面前置一簸箕,拜钱就丢在簸箕里。丢钱的顺序是按辈分的高低,从男方家开始再到女方家。10元20元或更多数目的钱随意丢,无论多少都能表达对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丢进一次钱,新郎新娘都要跪下叩头行礼并倒酒答谢。拜堂在正堂内进行,神龛上要点松明子,置羊头、摆4支羊腿。
拜堂完毕后,由“娃拿扒”为新人另取名字,这时新人双双跪于草席上,阿巴莫端起酒祈讨吉利的封赠语。新人饮酒,“娃拿扒”则将煮熟的羊肝分给在座的客人们吃,并不停问“哪位还没有得到羊肝?”并从神龛上取下羊头、羊腿向家神报告。为新郎新娘取名完毕,一对新人进正房脱下此前穿的长衫,解下新娘盖头。至此,所有仪式才算完成,新娘方可自由活动。参加婚礼的人们开始围着火堆“刮且”。大家尽情歌舞,通宵达旦。次日早餐后,三三两两各自返家。
德昌傈僳族结婚当晚新郎新娘不同房,而是由各自的男女陪伴同床共眠。第二天早饭后,一对新人带上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新婚三天后,新娘子要“回门”。“回门”一般当日返回,路远者可留宿一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