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上元灯节是什么时候

上元灯节是什么时候



旧时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也称灯节。关于灯节的起源有几种观点。但无论哪一种,灯节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遗忘或丢失。

正月十五不仅是吃元宵,还要耍灯买灯。元宵本意指时间。正月为元月,古汉语中“夜”与“宵”义同,由此而名,又称上元节,也称灯节。灯节之灯有张挂之意,习俗由来已久,始于汉代,据说由西域传来。明代刘侗有过专门考证,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张灯之始也,汉祀太乙。”张灯最初有祭祀的意思,从黄昏,点到天明,后来含意有了变化。

此后,灯节规模不断扩大。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放灯十日”,永乐七年,下令赐文武百官放假10日。朱棣迁都京城,依旧从初八直至十七,不过百官只放假5日。清代,灯节缩短了,从十三到十六或十七。不论长短,灯节的中心还是十五,那夜称为正灯。

说到灯节,先要说延庆区的榆林堡,当年十分繁荣,成为一景。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三个夜晚,元宵灯节热闹非凡,有灯山会。清康熙时的《怀来县志》载:“上元张灯三夜,演戏祭三官神。旧有灯山楼,高三四丈,中作木架称之,用小灯千万盏,作‘天下太平、民安物阜’等字。楼在西关众神庙侧。今废。土木、榆林堡楼仍存。灯废。”描述的虽是怀来县西关的灯山楼,而榆林堡当时同属一个地区,相距不远,灯山楼形制应该相似,而榆林堡的灯山楼在县志成书时还存在,说明此地的规模大小及影响,而使用持续的时间比怀来县城还长久。

有了灯节便有了灯市。灯与市是两个概念:灯指张灯,从晚挂到早;市指市场,从早开到晚。明代灯市同在一处,从东华门向东绵延二里。《宛署杂记》写着:各种物品摆放在“东安门外迤北大街”,所以那个位置叫灯市口。到了清代,灯与市分开,市场移到琉璃厂,张挂灯的地点改在前门和地安门一带。

黄昏以后,便进入灯的世界。华灯初放,街上挂着各式各样观赏灯,名目繁多,有纸灯、玻璃灯、牛角灯、走马灯、宫灯。多的还是五色纱绢灯,大小方圆形状各异,绘画上古今故事。灵巧匠人把冰镂空做成冰灯,栽种麦苗做成各种人物,极为形象有创意。街头也摆着出售各色彩灯,灯名不一,价钱有别,贵的能至“千金”。明代还真有为买一灯而耗尽“平生家计”的事,可见精巧程度。各家也挂灯,有钱人家要在门、井、灶等处挂一百零八盏,燃四个晚上。没钱的只能少挂或不挂。

观灯之外,还有各种娱乐表演:走高跷的、跑旱船的、舞刀弄棒的、舞龙灯的,往来穿梭如流,热闹非凡。各种杂耍表演着“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吹鼓手奏出“橘律阳、撼东山、海青”。丝弦器乐也弹出“套数、小曲、数落、打碟子”等各种曲目。表演还有故事情节,装扮成大头和尚等,更是饶有风趣。另外还有盘杠子、跑竹马、敲太平神鼓等诸多节目。空中燃放着烟火,竞巧争奇,有声的叫响炮,能上天的叫起火,能起又连响的叫三级浪。这些花炮当然多是“富室豪门,争相购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480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