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先秦时期没有纸印章是怎么使用的

先秦时期没有纸印章是怎么使用的



印章这种东西,现如今看来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东西,但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印章相比起现在工业化的印章,还是更有收藏价值了,而印章出现的年代是非常久远的,早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这就让人很奇怪了,既然还没有发明纸张,那当时的印章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印章要怎么能盖在竹简上面呢?

1、先秦时期的印章

先秦之前,一切印信之物皆称“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二者方才分开,皇帝所用曰“玺”,臣民所用曰“印”。

印玺或印章文化,和对联一样,是中国古老独特,且渊源流传的传统文化之一。印玺属于雕刻艺术的范畴。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石刻、碑刻等,都属于古代所称的“金石”。宋时女词人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便都是金石大家。除了印、玺这样的称呼外,还有章、记、关防这样的称呼。武则天时期,因“玺”与“死、息”音近,故又改称“宝”。

印章的印材大多为玉、金、银、铜、铁、木、石等。官印材质各朝均有定制,皇家多用玉,故又称“玉玺”。历史上最著名的玉玺,莫过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据载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琢而成,李斯还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传国玉玺为历代封建帝王证明其正统地位所必求之物。如果某人获得了传国玉玺,他就可以称帝。比如袁术获得了玉玺,他就赶紧称帝。后世皇太极从蒙古林丹汗那里获得了传国玉玺,他也立刻称帝。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是造纸术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但蔡伦并非发明了纸,而是改良了造纸术。据考古发现,纸在西汉时便已出现。即便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但纸的普遍应用,还是隋唐时候的事。

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和木片。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简”和“牍”用绳串成一卷称为“策”。所以历史上“策”的用途很广,如皇帝举行的“策问”,有一部史书也叫《战国策》。

印章对于纸张的用法,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古代的“简牍策”,传统印玺,是如何盖章的呢?

2、没有纸张古人是怎么盖章的

说起来,古人可是相当聪明的。

对于竹简木牍或二者所成之策,一般是将文字朝内卷曲成捆,用绳索捆扎完毕之后,在绳结或绳索交汇处贴上黏土。然后在粘土之上用印,形成印记,称为“封泥”。如果“封泥”遭到破坏,那么该公文信件便有被私拆之嫌。只要认真检查“封泥”的完整性,印玺便能起到对公文信件的保密、私拆之功能。

对于较大的木片或木板,一般书写完成之后,文字向内,用另一块或者两块相同大小的木片贴合在一起,用绳索捆扎完,四围及绳索交汇处,同样用粘土封好,然后盖上印玺即可。

在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印玺的雕琢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阴刻和阳刻。阴刻指印章字体向下凹陷,印在印泥上字体向上凸出。阳刻指印章字体向上凸出,印在印泥上向下凹陷。这两种方式,在古今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古代,印玺一般采取阴刻方式,即印章字体向下凹陷,这样印泥上的字体向上凸出,易于辨认,不易作伪,更好的防损坏。

现代印章多用阳刻,这样我们在纸张上看到的就是“朱白相间”的印迹。白大于朱,简洁清晰,易于辨认。如果采取阴刻,那么呈现出来的便是一大团红,中间白色的几横几竖所形成的图文印迹,效果显然不如前者理想。

在竹简或木牍上用粘土封印,称为“粘土封”。这是纸张出现之前,特别是先秦时代重要的保密方式。

3、纸张普及后的封印方式

隋唐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纸张的大规模普及,“洛阳纸贵”逐渐成为历史,又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保密封印方式,即“火漆封”。

火漆,一般由松脂、石蜡、焦油等调和而成,可调色成蓝黑等色,做成条形小块便于保存使用。在需要密封书信公文之时,用火点燃,其油脂滴落到需密封之处,然后趁其将干未干之时用印玺盖章即可,故称之为“火漆”,其原理和“粘土封”差不多,但效果更佳。

从竹简木牍到造纸术,从“粘土封”到“火漆封”,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潮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量子计算的发展,新的加密方式也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还能领时代之先河?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46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