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围棋的术语有哪些

围棋的术语有哪些



围棋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绝艺之一,堪称国粹。围棋术语是在围棋中用来表达某些特定概念和词语的称谓。它囊括了围棋的专用名词、理论知识以及竞赛规则和对局经验的许多内容,既是中国围棋文化千百年来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学习围棋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随着围棋的普及和发展,围棋术语数据库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围棋的常见术语吧!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长:“长”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长”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挡:“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

并:“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顶:“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也就是一线或二线的位置上长。爬可以用于做活、连络、占地、搜根等。

关:“关”是指与自己在棋盘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冲:“冲”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向对方的“关”形中间的空交叉点处行棋,这就叫“冲”。“冲”经常是运用自己强的一面去阻击对方,将对方的棋分成两块,以利于寻找机会消灭对方。

跳:跳的形状与“关”形是相同的,都是在与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关是含有向宽阔地带或中腹扩展的意味,而“跳”则一般用于双方对局彼此接触交战的时候,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杀对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飞:“小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大飞”。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象步飞”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状的对角空交叉点处行棋。“超大飞“是指比”大飞“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镇:镇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关起的位置,这手棋叫“镇”。

挂:“挂”也称挂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挂就是在布局时,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况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挂是为破坏对方完全占有角部而与对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线上行棋的挂,叫“低挂”,在四线上行棋的挂,一般叫“高挂”。

夹:“夹”是对局的一方用两子将另一方的棋子夹在中间的行棋方法。“反夹”,是指当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夹住时,被夹的一方从对方棋的另一侧再夹对方一手棋。

断:“断”是直接切开对方棋与棋之间的连络,使对方的棋分散开的行棋方法。

跨:跨是对局的一方在有周围棋子援助的情况下,将己方的棋插到对方小飞的棋形中。“空”是指围成的地域。

虎:指的是在原来棋盘上呈尖形二子基础上,再下一着,使之构成“品”字形状。虎,还包含有虎口;双虎等术语。虎是用来使棋盘上己方的棋子连络,也是为了防止对方的棋子切断己方连络的手段,有时也作用在活棋中,由于虎状的棋子弹性丰富,适用于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经常被采用。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围拢中的空着的那个交叉点,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则叫上虎,虎口朝下,确切地说朝边角则叫下虎。

双虎:就是由三个棋子构成两个断点,三子呈连续小尖状,(△)使其下一着棋可同时形成两个虎口。

挤:“挤”是从原来就有的己方棋子出发,继续向敌子集中的地方插进去,使对方原本连结的棋形出现断点或别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对方补棋,有先手的意思。

拆:“拆”就是以棋盘原有的己方棋子为参照在三线或四线上向左或向右间隔若干路开拆一着。拆子的距离间隔一路为拆一,间隔二路为拆二,间隔三路为拆三。拆常常用于扩张地域或谋得己方根据地,也有时用在扩大地域、求己方根据地和搜取对方根据时同用。

逼:“逼”是对敌方构成威胁的着法,大多数用于夺取对方做活的根据地。

封:“封”是指封锁敌方棋子向外部发展的着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对方棋子向中央发展。“封”还可以说是封锁住对方棋子的出路。在攻击中常用。

点:点的作用一来可破坏对方眼位;二来可以用来窥视对方的断点或“薄弱环节”,以达到借机促使对方棋形尽早固定,以免将来多变的作用。同时,也是在对方阵势中,作试探。最后,侵略对方的阵地,从深处入手,非常严厉。点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棋盘上的具体交叉点。如:好点、要点等。

压:在己方有子力配合的情况下,将棋下在对方棋子的上面,主要作用是压制对方,扩张自己的外势。

扳:双方棋子相互靠紧时,一方从斜线上向对方兜头下一子,以阻止对方的棋子出路的着法。因扳的方向不同,有内扳、外扳、上扳、下扳之分。在一方扳时,对方还有反扳、连扳的着法。

托:指在边角地带,紧挨着对方棋子的下边落子。具有占地、连络、攻击、腾挪、试应手等多种意义。

退:在双方棋子接触时,将被对方挡住前进去路的子向己方退回一步的着法。

刺:在对方的断点、虎口附近或相当薄弱之处下一子,下一步能立即获得利益或分断对方。

碰:在无己方棋子接应时,紧靠着对方的棋子旁边下一子,称为碰。

靠:在有己方棋子作策应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旁边下一子。

搭:在己方棋子与对方棋子间隔一路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的两侧下一子的着法。也称作“搭靠”。

接:将可能被对方分断的棋子连接成一体的着法。

粘:指将被对方“打吃”的棋子与己方的其它棋子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着法。

挖:在对方相隔一路的棋子中间下一子的着法。通常用在能够分断对方棋子的场合下。

打:也称打吃。在对方棋子只有两口气时,再下一子,使其仅剩一口气的状态。

双打:下一子同时打吃对方两边的棋子,形成两者必得其一的着法。

提:下一子,使对方的棋子立即呈现无气被吃状态,随即把被吃的死棋从棋盘上提取掉。

征:也称作“征子”,是围棋中吃棋子的一种方法,俗称“拐羊头”。被“征吃”一方的棋子因只有一口气,若没有己方棋子接应,即使逃出,对方可按预定的行棋次序继续紧气追杀,最终会将其全部吃掉。

扑:故意在对方的虎口中送一子,迫使对方吃子而其自紧一气的着法。在双方对杀中常用来紧气和破眼。

挺:也称挺头。防止己方的棋被对方扳住头而向前挺出的着法。

贴:指紧随其后贴住对方棋子下子的着法,俗称“后推车”。

枷:将对方的棋子虚罩在己方的势力范围之内,使其无法继续长气和逃出的着法。

渡:在棋盘三路以下的边线上,能使己方两部分棋子取得连络的着法。

拐:双方棋子相互接触时,改变行棋方向,并挡住对方前进方向的走法。

团:将棋走成空三角或凝形的着法。通常在特定的场合下采用。

罩:在距对方孤棋外部较远处下子,将对方的棋子远远地笼罩起来,以威胁其安全的着法。

倒扑:也称倒包。在对方虎口内下一子打吃对方,如对方提吃,仍可再吃掉对方若干棋子的着法。

肩冲:在对方棋子的斜上方成“尖”形的位置上下一子。除用于削减对方的势力外,还可以用于扩展己方的势力。

玉柱:在角部或边上原有一子的基础上再下立一子的着法。用于加强己方的形势或稳固己方地域。

双飞燕:布局中常用的着法之一。当一方先占星位后,另一方分别在两边小飞挂,对其进行夹击。因棋形如同飞燕展翅,故而得名。

纽十字:对局双方将棋子走成互相绞断的“十字”形状。

打入:直接深入对方控制的势力范围,以达到破空或攻击对方目的的着法。

分投:指在对方势力范围的中央一带下子,并且左右均留有开拆的余地。一般情况下,分投的棋子多数选择下在三线。

打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腾挪:腾挪就是在对方棋子多,强的时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挤、断等连续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经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的一些被公认比较妥善的程式,最终形成双方大体安定、利益均等的棋形,即通常所说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开始,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势,准备进入中盘战斗,这一阶段叫布局。

中盘:也称为中局,指双方在布局之后,从短兵相接开始,进行全局性地域争夺的作战阶段。

收官:也称官子,是指一局棋的最后阶段,经过中盘战斗,双方领地大体确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这时称为“收官”。

目: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先手:下一着棋后,第二着能起到攻击、杀死对方或削减对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对方不得不应,称为先手。

后手:在对方下子后,不得不应一着棋进行防御,以致被对方获得它投的权利,称为后手。己方下子后,如果对方不应也可称此着为后手。

棋品:中国古代依照当时区别官阶等级的“九品中正制”,把棋手的等级也分成了“九品”。从一品到九品的名称分别是: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38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