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俗的冰嬉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开始表演的第一个项目叫“抢等”,即现代所谓的速度滑冰。清人吴振棫所撰《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记载:“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鸣一炮,树纛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坐,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有的皇帝高兴时还写诗抒兴,如清宣宗观一次冰嬉后作诗云:“爆竹如雷殷,池冰如砥平。”又云:“坚冰太液境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喧。”
第二个项目是“抢球”。《养吉斋丛录》卷十四曰:“抢球,即所谓冰上手球游戏。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杂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此项目比赛激烈,对抗性强,颇似现代的冰球比赛。
第三个项目是“转龙射球”,即冰上射箭活动。“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婉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旌门,上悬一球,曰‘天球’,下置一球,曰‘地球’。转龙之队疾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其最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
(《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这种冰嬉活动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清高宗作赋云:“珠球一掷,虎旅纷来。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趋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突神龙之变化……”[《清六朝御制诗文集·高宗(乾隆)·乐善堂诗文全集·冰嬉赋》]乾隆、道光二位皇帝曾经邀请皇太后一起临场观赛,此二朝也特别重视“冰嬉之制”。
此外,尚有花样滑冰。乾隆时,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噶隆,曾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来京。他的藏文名著《朵仁班智达传》中记载了当时北京清皇宫内举行的一次滑冰表演的情况。根据他记载的藏文翻译成汉文是这样的:“皇上(乾隆)清早去观看跑冰。滑冰场位于白伞寺北面一大湖上。湖面冰平如镜。到了湖边,圣上改乘一辆大轿辇,由人力缓缓牵引。行至湖心,忽呼四面爆竹齐鸣。随着响声,但见身着彩服,头饰花冠的百多人飞一般地滑行到皇上跟前跪拜行礼。彼等各个腰挂弓箭,鞋底安有形似火镰的刃片。不远处悬挂着花束。他们在冰上时而像闪电瞬间即逝,时而如鱼嬉水,跃上潜下,同时拉满强弓瞄准高悬的花束依次射去。每当射中,花束中自然响起一串鞭炮声,令人惊叹不已。”
这种场景,在乾隆初年张为邦和姚文翰合画的《紫光阁赐宴图》中有充分的展现。画面上呈现的花样滑冰动作有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斤坠、大蝎子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杂技滑冰,以及缘竿、盘杠、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等。
关于滑冰的形式,当时校阅八旗滑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官尚子”八式,即初手式、小幌荡式、大幌荡式、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背手跑冰式。另一种是在滑冰的同时还要表演各种花样和杂技。这种滑冰形式又称“走冰”。在这两种形式的滑冰中,第一种“官尚子”八式是具有竞技性的活动。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滑擦”条说:“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其中“争先夺标取胜”一句,说明了它激烈的竞争性。
冰上蹴鞠、高台滑冰也曾是当时冰嬉的项目。据《帝京岁时纪胜》中“蹴鞠”条记载,冰上蹴鞠就如同今天的冰球运动。所不同的是参赛双方队员手不持球杆,用手用脚都可触球。球是皮做的、充气,双方以将球抢得为胜。东岩居士在《帝京岁时纪胜补笺》里指出:“冰上蹴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武备院备侍卫护军人员皆须习此,文人无习此者。”高台滑冰,当时也称“打滑挞”。“先汲水浇地使冰,遂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乃使勇健兵著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自其颠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