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是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上片写别后相思时只有天上的明月可以陪伴,下片以月亮的“暂满还亏”喻人的暂聚久别。
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词句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白话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
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
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
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
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州治今安徽寿县)人。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职。诗属江西派。南渡后,亦有悲慨时事之作。有《东莱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词》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