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样的名词,但却为后世此类名词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前有人说中国人自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乃来自于晚清的民族国家构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断与臆测。
传说中炎帝、黄帝是四千多年前中原大地的两个部落首领,他们联手击败了蚩尤部落,确立了华夏族群在中华大地的优势地位,炎黄两大部落并最终融合成华夏部落,并在春秋战国时期最终形成了华夏民族。
传说中黄帝炎帝部落的兴起与现代考古所发现的4600年前龙山文化的爆发式扩张吻合,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说记载的可信性。
正因为炎黄二帝本身是中国远古时代对于中华民族的统合做出极大贡献的领袖,所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原的各国至少王室,就纷纷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炎帝、黄帝两大部落,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恰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族通过长期的交流与沟通,最终完成了华夏族的形成,其表现就是华夏族不但语言、文字、文化、风俗等等都趋向一致,而且大家都将族源追溯到炎帝黄帝两大部落。
炎黄子孙这个名词强调的是血缘与文化的统合,从四千多年前到今天,炎黄部落联盟到华夏民族再到中华民族,相互彼此通婚、融合,文化相互交流学习,炎黄的血脉流淌在我们彼此的血液里,这亦是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的依据。
如此众多之人均自称黄帝之后,未必尽合历史事实,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世人对以黄帝为核心的民族先祖谱系的认同。
而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姓氏也都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黄帝炎帝。例如中国当今最大的前120姓,据统计,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许、姜、崔、雷、易、章。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总的来说,120大姓绝大多数属于黄帝系,少部分属于炎帝系和东夷系。
而这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从一接触炎黄子孙这个名词,就立刻认同之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