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古代分家为什么舅舅说了算

古代分家为什么舅舅说了算



常言道“树大分枝,子大分家”,在中国文化中,从古至今,分家是很常见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由舅舅主持分家的,这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这是为什么呢?

特别在法律观念淡薄的时代和地区,除了族长制之外,个体家庭的矛盾往往依靠娘舅解决,有时两户人家发生了矛盾,也靠各自娘舅出面调解。

特别是在一家的主妇遭到丈夫或子女不公平的对待时,以舅舅为代表的娘舅家人就会找上门来评说论理,有时不惜用武力为娘家人讨回公道,民间有“舅舅是母亲的主爷”之称,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在整个事务处理过程中,一家主妇有了委屈向娘家人诉说,娘舅出面义不容辞,否则会被人笑话,而做了亏心事的这家也多慑于娘舅家的调停,或有所收敛,或改恶从善。从而显示出舅舅在外甥家的重要地位。

一般家庭在子女成家之后,多数都选择父母和子女另起炉灶的方式,分开单过,民间称之为“分家”。分家主要是分家产,即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

分家时,旧俗要祭告祖先,家产一般在弟兄之间平分,有的地方也包括姐妹在内。分家有两种情况:如果父母健在,由父母主持,并也分得一份家产,弟兄数人得到家产后仍要共同赡养老人,待父母故去后弟兄再分父母的那份遗产。如果父母双亡,则由本族族长主持,遵照父母遗嘱或惯例处理遗产。

不过,很多地方请兄弟们的舅舅主持分家,如在过去的杭州,俗以娘舅为大,分家由娘舅主持,选择吉日,写好“分家书”,办“分家酒”。分家时,还要留出一份“公堂产”,以确保分家诸兄弟的父母除膳食外的生活费用。

特别在老父去世,老母尚在的情况下,更是由舅舅出面主持分家,目的是为其姐或妹争取应得的养老财产和较好的赡养待遇。

在外甥家的事务中,尤其是涉及主妇的切身利益时,舅舅往往要一马当先,主持局面。即便在主妇死后,娘舅的这种作用还是余威不减。

如山东省东平县靠山一带有这样一种习俗:如果外甥不孝,在其母去世时,舅舅在出丧时带上自己的儿子等人,以种种理由责难不孝外甥,使其丢尽颜面,以示惩罚。直到有人从中调解,外甥磕头认错,方可罢休,允许其下葬。

其实,在民间,舅舅不光在调停外甥家事上主持公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多时候他还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角色,各地流传的很多习俗也能反映出这一点。

如旧时在小孩子过满月时,有请娘舅亲人给起名字和剪胎发的习俗,舅舅不能到场,要放置一个碓臼作为象征。九月九重阳节象征老人长寿安康,旧时有外甥送“登高”敬娘舅的习俗等。

在舅甥关系中,除了表示舅舅尊贵之外,甥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即所谓的舅甥之谊

这一点似乎从下面的俗谚中就可看出,如表示甥舅关系之亲的有:“外甥像舅舅”、“娘舅亲娘舅亲,断了骨头连着筋”、“香不过猪肉,亲不过娘舅”、“养儿随娘舅”等。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多爱拿舅舅打比方的现象,内含甥舅亲密关系和舅舅为尊者的意思,如“戴俩帽子死舅舅”、“清明勿戴柳,后世无娘舅”、“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等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