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永乐大典》被清朝毁了

《永乐大典》被清朝毁了



在明朝历史上,皇帝继位都是按照严格的“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但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从来都不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论,就算你顺应理法当了皇帝,如果没能力也不会做得长久。所以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被他的小叔子朱棣抢了皇帝的位置。虽然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名正言顺,但后人对朱棣的评价并没有那么糟,以“明君”延誉后世。

因为他在位期间,国力由疮痍到繁盛,史称“永乐盛世”,攻绩桩桩件件,五次征战匈奴,巩固边防,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还有,他做了一件极尽彰显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光辉成就的事——下令编纂了一本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这部《永乐大典》全书11095册,囊括了自文字记载以来的所有内容,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为编修宗旨。我们都知道,《四库全书》也是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巨著,但相比,还是逊色于《永乐大典》,明成组朱棣在编修这部百科的时候,原封不动保留收录内容,而《四库全书》为了符合当时正统儒家思想,舍弃了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比如道教文化、戏曲文化、民间小说等。

明朝历史中,除了朱棣,只有一位皇帝对永乐大典保持热爱之心,嘉靖皇帝。因为他崇尚道教,渴望长生不老,还命人命人抄写了永乐大典副本。但嘉靖之后,永乐大典基本被闲置了。到了清,正本已不知所踪,只剩下永乐大典副本收藏在翰林院,从此之后,永乐大典开始了悲惨命运:永乐大典陆续被盗。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永乐大典已缺失了两千多册。当时纪晓岚奉命修《四库全书》,参考来源就是永乐大典。提件特别惋惜的事,在修书过程中,纪晓岚在永乐大典里看到了失传很久的神臂弓的完整图解注释,于是命人照着制作,却不成,他心想虽然他做不成,后人总有能做出来的吧。于是就此作罢了。他却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作罢,神臂弓就此彻底失传了,此后的永乐大典偷的偷,丢的丢,烧的烧……

到了光绪十八年,永乐大典副本仅剩八百多册,翰林院官员监守自盗,雪上加霜的是,1900年清军和义和团意图围攻英国大使馆不成,于是想借火烧翰林院(翰林院和英使馆紧挨着)把火引到英使馆里去。结果却是,火势失控没攻进去大使馆,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图书馆—翰林院却被烧毁了四分之三。

英国当时抢救出来了三百三十多册,在和清军签订赔偿协议后还了回来。还回来的那部分永乐大典,却被那些清朝大臣全部瓜分不剩。永乐大典,就此散失了。

清朝大部分官员们监守自盗,丝毫无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清军和义和团更是将众多珍贵书籍付之一炬。列强都来分一杯羹,当时的中国人虽然有自强的意识,但政府无能,思想溃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坚定的信仰,就是一盘散沙。外患如此严重,人民连典籍文化都不保护了,清朝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