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黄山的历史沿革

黄山的历史沿革



19亿年前,早元古代包括黄山在内的整个皖南处于大洋环境之中。中元古时期,华南洋壳向扬子板块俯冲,黄山南侧地壳继续沉降,同时发生海底火山喷发,黄山地区水体逐渐变浅,地表未见沉积岩层。

8亿年前,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岛山脉,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皖南成为活动性较大的下扬子海,黄山地域被淹没在海水之下,是皖南拗陷最深的地带。2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使古扬子海变为陆地。

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南朝宋元嘉年间,东国(今朝鲜)僧在黄山钵盂峰下建新罗庵,为佛教传入境内之始。隋唐时期,黄山西南部浮丘峰下始建有道教宫观浮丘观、敕建九龙观、浮丘坛。唐开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满法师在黄山白龙潭旁建寺院,北宋时期赠敕名祥符寺。

唐天宝六年(747年),佛教目轮法师在黄山轩辕峰下建轩辕古刹,清代改名福固寺。唐中和二年(882年),天竺(今印度)僧麻衣禅师在黄山翠微峰下建翠微寺。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黄山采石峰侧建有黄山观(升真观)。南宋嘉定年间,黄山翠微峰下始建有黄山堂(城山观),炼丹峰前有仙坛宫。南宋末年,道教全真道张尹甫真人建有松谷观。

元代,黄山仙都峰下建有仙都观,紫石峰下建有轩辕宫,温泉岩壁刻有“轩辕行宫”四字,水帘洞前有轩辕碑。明嘉靖年间,黄山建有朱砂庵,后改称法海禅院、护国慈光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禅师来山创建法海禅院,受敕扩建为“护国慈光寺”;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顶建大悲院。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佛教寓安禅师募建掷杯禅院,后敕名云谷寺。

明末清初,道教逐渐衰落,原道观有的废圮,有的改为寺庵,仅少数道羽散居在未毁道观中;佛教兴起,僧寮几与五台普陀之胜。清末民初,佛教寺宇大多因香火不济、年久失修而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总理许世英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黄山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黄山、上海、屯溪3个办事处和南京、芜湖、杭州3个问讯处(通讯处),开通有汤口镇至逍遥亭公路,修建有云谷寺至北海石阶路,准备开凿天都登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黄山管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安徽省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安徽省政府上报行政院内政部,进一步明确黄山管辖范围。

1949年4月27日,黄山解放。同年6月,皖南行署派员接管黄山。同年7月,黄山人民管理处正式成立,为科级建制。黄山范围内道教活动绝迹。1954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登山规划,着手建设黄山。1956年,登山步道整修竣工,开通有逍遥亭至温泉公路,兴建有观瀑楼、黄山宾馆、温泉游泳池、海门精舍(今艺海楼)等建筑。

1958年,黄山新建有北海宾馆、新温泉楼、炼玉亭、观鱼亭等。文革期间,黄山人民管理处瘫痪。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1979年10月,安徽省黄山管理局成立,黄山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有黄山规划领导小组。

1981年,黄山规划领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制《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2年1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1988年7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391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