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苏州话的历史介绍

苏州话的历史介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悠久的方言之一。早在商代泰伯奔吴的时候,苏州话的前身——上古吴语就已经形成了。苏州话发展有两个变动比较大的时期:晋代和明代。晋代时中原话和当时的古吴语结合形成中古吴语。明清两代是苏州话最辉煌的时期。

商代——形成期

一般认为,“吴”的概念自周朝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勾吴)”起始。上古吴语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当时,江南地区仍然是蛮夷之地。而泰伯奔吴,建立了吴国,古中原的发达文化与江南地区文化融合为吴文化。中原的语言和当时江南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了上古吴语。

周代——发展期

随着周朝的建立,汉语在周朝开始分化。据《孟子》《吕氏春秋》等相关资料进行判断,先秦时代的汉语,分为夏、齐、楚、越四大方言。越方言,就是指的上古吴语,分布长江下游江南一带。据资料显示,当时吴越地区语言相通。上古吴语所使用的地区大致比今天的北部吴语区范围略大。当时最大的城市是吴国首都姑苏。

汉代——扩张期

汉代的时候,上古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吴县(今苏州)是当时东南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也是吴郡的郡治。因此,当时苏州的方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晋南朝——变革期

汉朝末年,中国北方出现大动荡,一直到隋朝才结束。西晋末年永嘉南渡,使得上古吴语受到中原话影响,形成了中古吴语。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成为士大夫必学的语言,并相互渗透。吴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隋唐宋元——平稳发展期

隋朝建立之后的700年间,建康等大城市相继被摧毁或衰落。苏州是唐朝江南道的道治所在,苏州又再次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苏州话在这700年间,一直在慢慢发展变化。在南宋的时候,也受到当时杭州话的影响。

明清近代——辉煌期

明代开始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

另外,当时戏剧业开始发展,苏州话成了四大白话之一: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苏州话在当时相当于江南民间的“普通话”。

清代开始出现了苏州话小说。《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到了民国时期,苏州话在上海的影响力最大。当时很多上海的有教养的人往往说苏州话,而不说上海话。民国很多小说也有大量的苏州话的痕迹。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苏州话词汇。苏州话也是第一批拥有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方言。

近现代——危机的产生与保护的开展

建国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苏州话使用没有往日频繁了。苏州话作为苏白,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说只有文人雅士或者有文化的高层诸公可以讲一口苏州话,是身份的象征。而今,普通话的推广使得地方方言尤其是吴语遭受前所未有的最低待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力度的增加和外来人口的压力,苏州话出现不同程度的式微。2011年,苏州城市商报对苏州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些学生不使用苏州话甚至不会苏州话。苏州话面临断代危机。

2014年7月底,百度百科发生苏州话词条被篡改事件。该词条指出,苏州话属于北方方言,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应该作为新苏州话来看待,而老苏州话是通行于苏州偏僻农村的即将被淘汰的方言。并且进一步强调,苏州文化是“落后文化”,苏州文化对苏州的发展几乎没有贡献。此文一出,在网络上引发不小震动,激发了很多网友对苏州语言文化的关注。

今苏州话仍然在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苏州人民应该将苏州话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389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