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朝皇帝真的是叫圣人吗?唐朝一般家庭里,家人之间是如何称呼的?接下来为您一一解释。
圣人在唐朝专指皇帝
圣人的称呼,最早记载于《易经》里,是君王的意思。(《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老子》、《庄子》等著作也有专门的描述。圣人在这类著作中,被誉为人间最高的统治者。
圣人的三层含义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圣人依然被人们视为帝王的尊称。如唐朝贞观年间疆域广袤,李世民被西域各国尊称为“圣人可汗”,这里的“圣人”就是帝王。
唐朝时期,除了延续唐以前的称谓,皇帝被称为“圣人”的叫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唐朝建国以后,皇帝们多信奉道教,道教里按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修炼层次。圣人,在道教里通过修真可以达到几百岁的寿命,相当于人类里的仙人。因此,唐朝的许多皇帝都喜欢人们称自己为“圣人”,此称呼有养生健体,长生不老的寓意。
圣人,还有“与圣比肩”、“见贤思齐”的意思。皇帝们喜欢“圣人”的称呼,是因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希望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诸位圣贤“平起平坐”,享有人们至高无上的赞誉与崇拜,进一步地树立皇帝为“天下第一”的无上权威。
以上就是皇帝被尊为“圣人”的三个因素。
唐朝皇帝称谓与现代不同
唐朝皇帝的称谓并不单单是“圣人”。除了圣人,皇帝还被称为“主上”、“陛下”。
人们在影视剧中,看到众人山呼“万岁”场面,在唐朝时期是没有的。万岁的称呼,在当时只用于典礼、祭祀等重大皇家庆典。大臣们每天上朝的时候,也是不会称皇帝为“万岁”的。此外,当时的臣工百姓,更不会把帝王叫做“皇上”的。
除了皇帝的称谓,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现代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唐代时,怎么称呼。
唐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现代人称呼的爸爸,在唐朝被叫做“阿爷”、“阿耶”(又叫耶耶,读做jiajia,前面的爷也发此音)、“阿爹”。
唐朝的儿女称呼妈妈为“阿娘”、“娘娘”,“老母”、“老亲”。唐朝十六岁以上的成人,才可以把妈妈叫做母亲。这里的娘娘不是皇宫中的嫔妃,专指自己的妈妈。
唐朝人称爷爷为“大父”、“阿翁”、“翁翁”;称奶奶为“祖母”。
此外,人们把母亲的姐妹叫做“阿姨”、“姨姨”;把年长于自己的称为“阿兄”、“哥哥”,把小于自己的称为“弟”。
郎与娘称呼的运用
一般家庭的儿女称呼自己的父母,多用“阿爷”(阿爹),阿娘(娘娘)。父母称自己的儿子叫“郎”,叫年岁小的为“少子”,如果家中孩子较多,家长会在“郎”前,加上数字。
比如,李世民在李渊的孩子中排行老三,就叫做“三郎”。
“郎”在唐朝并不单用于家长称呼孩子的称谓。
奴婢称家中男性主人为郎,女性主人为娘。奴仆叫男主人为“阿郎”或“主人”,叫女子为“娘子”,像五郎或大娘等的称谓,多用在奴仆称呼主人家的孩子身上。
夫妻之间,郎与娘
夫妻之间刚结婚时,女方称男方为“新郎”,生活一段时间后,叫“郎君”,“荡子”、“夫婿”;男方称女方为“家人”、“妻子”、“夫人”。我们现代人喊得“阿嫂”,在唐朝是丈夫喊自己妻子的另一种称呼。
唐朝称呼与现代不同
如果我们“穿越”回到唐朝,千万别用一些,我们现代人经常使用的词汇。比如“大家”这个词汇,因为“大家”专指皇帝身边的一些人使用(宫女、太监),即便身为大臣也不能称皇帝为“大家”。
还有“大人”。在唐代,爸爸也叫“大人”。影视剧中的“李大人”、“张大人”、“王大人”,在唐朝时是不能用作官员称呼的。
人们称呼官员有两种方法。一.“姓”加“官位”。比如贺知章身为秘书监长官,就叫“贺监”。二.姓加“公”,例如称呼张九龄可以称为“张公”。
如果你非要称唐朝的某位官员为“大人”,肯定会贻笑大方的,说不定你的令尊大人(父亲)会拿拐杖给你一个孤拐,让你的头上立马鼓起来一个大包,这下,你就不敢再喊官员为“大人”了。
相对于官员而言,一般的百姓统称为“阿民”、“白丁”、“俗人”、“户口”、“大众”、“众生”等称谓。一般人和他人交谈时,多称自己为“奴”,有自谦的含义。
以上就是唐朝的各种称谓。
唐朝至今,当时的称谓有的流传下来的,有的消失不见,还有的改变了原有的意义。我们现代人还可以从戏曲、说书和古代小说等传统文艺形式里,找到唐时称谓的踪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3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