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一本记录许多昆虫居住、饮食、繁殖等等生活习惯的书。全书一共有四十册,他的作者是法布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1
《昆虫记》,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有些天马行空。那些栖息在泥土里、生存在岩缝下的微小生命体——虫子,曾几何时被人写过呢?而法布尔把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在这虫上。
相对于一些死板的科普书籍,《昆虫记》就多了份大自然的神奇与有趣。记得第一次看《昆虫记》时,从小就畏惧虫子的我,自然就对它退避三舍,可是它有趣的情节吸引了我,在书的天地中,所有的虫子都被赋予了灵气,而法布尔就像一个老朋友那样,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虫子们。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不会不乐观。多么有意思的小动物啊!
昆虫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也会伤害人。法布尔为推算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竟然不顾危险去捉黄蜂。他还观察狼珠是怎么猎食的……他为科学献身的态度,着实令人佩服。也许这就是“科学精神”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布尔有今天的成就与光辉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他能把昆虫写“活”,不仅仅因为他对昆虫观察的细致,更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研究。早上,他与昆虫共舞;晚上,他与昆虫共居一室。而在当时研究昆虫会被误认为不务正业,法布尔得顶多少的误解和压力啊!但是,风风雨雨都没能动摇他对昆虫的喜爱和对梦想的追逐。
我是个不能坚持的人,当我看到陪伴了我好久的《昆虫记》,想到法布尔能把研究昆虫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也一定可以。我暗下决心,就要有所行动。先从国画入手,每天都练画,三五天过去了,国画变得索然无味。这我才知道坚持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但法布尔却做到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了昆虫,他永远不知疲倦,我由衷地佩服他。每当在厌烦的时候,法布尔仔细端详昆虫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里,它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告诉每一个《昆虫记》的读者一定要坚持。
我读《昆虫记》懂得了坚持。而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也认识了一个热爱科学不顾一切的法布尔。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
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2
这个寒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颇有心得。
《昆虫记》是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昆虫,更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世界怎能不为之轰动?《昆虫记》不仅是一篇巨作,还是一部昆虫科学百科呢!法布尔用他一生大量的时间观察昆虫,收获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观察到了昆虫们的所有习性,并且不断思考,必要时总会将昆虫带到家里养,以便观察更方便。其实,这篇文章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类虽然在生物链的顶端,可我们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微小的生命这个世界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他们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们对我们来说万般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整本书很多处都用了拟人句,形象生动地使这些动物变得更加可爱。
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其中,我对《狼蛛》这一篇最感兴趣,每个动物都会有自己的杀手锏,狼蛛的杀手锏则是它的两颗毒牙,十分凶猛,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和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长着四只可怕的眼睛,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每天都会吃新鲜的食物,它杀敌的方法就是扑在敌人身上,将毒牙刺入敌人致命的地方才能将它彻底杀死,成为自己丰盛的晚餐。
法布尔的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3
在《昆虫记》中,螳螂应该是显示人性并且最接近人的昆虫了。
螳螂不像蜘蛛那样坐等送死鬼,也不像蚱蜢那样冲上去胡撕乱扯,它却是一个机灵鬼,直接和猎物面对面,但却不盲目下手,瞅准时机一发即中。这就是螳螂和人的相似之处,聪明、有计谋。
但螳螂还有人类父亲的无私。螳螂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多么曼妙的身净啊!但一到产卵期,雄螳螂的美妙就要成为历史了。由于雌螳螂需要大量的营养,雌螳螂单靠捕猎是没有有的,所以,我们伟大的螳螂父亲就要奉献出自己宝贵的身躯,为它的伴侣补充营养,帮助它的后代繁衍生息。螳螂父亲是多么忠诚,而有些昆虫的父亲却到处“繁衍后代”,不顾自己的伴侣,而我们的螳螂父亲却如此无私,这也是为什么法布尔说很难找到一只雄螳螂和雌螳螂配对了。在螳螂身上,我又看到了人类父亲无私奉献的光辉。
螳螂身上又有着残暴的性格。好像所有的昆虫都惧怕螳螂,只要螳螂架子一摆,就像蝗虫,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便僵硬地匍匐在地上,任由螳螂宰割,螳螂也不客气,用大钳子紧紧地钳往蝗虫,把它撕碎,再开始美餐。但遇到大灰蝗虫这种身强力壮的猎物,比螳螂大了2到3倍,螳螂便动真格了,用尽全身力气死死夹住大灰蝗虫,用另一个钳子直扎大灰蝗虫的脑袋,最后,螳螂大吃一通、只剩下翅膀。怪不得法布尔称之为“魔怪状态”,真是太可怖了。我从螳螂身上又看到了人类的残暴、你死我活。
螳螂的冲锋陷阵又令我大吃一惊。当螳螂饥饿难耐,即使面对圆网蛛、冠冕蛛也无所畏惧。这些恐怖的猎物,有蛛丝,毒牙,但螳螂不假思索地冲上前,好似漫步水上,蛛丝对其没有任何作用,机智的螳螂又一次展现它的风采,用钳子钳子住其后尾,顺势一跳,用钳子扎蜘蛛的脑袋,蜘蛛便毙命了。螳螂的英勇、勇敢让我看到了人类机智勇敢的品质。
用人性去看虫性,不如说是用虫性来体现人性。法布尔就是用昆虫这一琴弦来拔动人类命运的颤音……
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4
最近,我读了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世界名著——《昆虫记》。当我拿起这本书后,我便被那有趣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昆虫记》不仅让我知道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惯、本能、计谋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蜣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蟋蟀是如何捕食的,蚂蚁是如何劫掠食物的……这里介绍了几十种昆虫,每一篇都是那么精彩。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火虫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比向往。
昆虫记读后感及感想5
缕缕阳光从窗缝中透进来,我心情略微激动地翻开了《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若干年的心血。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对虫子的喜爱与观察虫子的其乐融融。
在《昆虫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勤劳而又百折不挠的蜣螂,经受四年黑暗的苦工,终于迎来五个星期日光中的享乐的蝉,辛勤劳作却不求回报的赤条蜂。在昆虫的世界中畅游,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合上这本书,我仿佛明白了许多,是啊,这个世界上不正需要善于发现,用于探索的人么?这样一本书,在当时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啊,正是通过这本书,才使人们重新了解了这些生活在他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小生灵——昆虫。《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而且无论什么事都要怀有一颗严谨认真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