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1
“什么?《红楼梦》!”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响亮而故意拖着长音的“切——”,这些男生,不想读也不用这样吧。我倒乐在其中,正不知道看什么书好呢,名著,肯定有名著的好吧?
暑假,拿起青少年版的《红楼梦》,没看几章,竟迷迷糊糊地搞不清楚对象,怪不得班中很少有人对这书感兴趣。你看,书中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春啊,什么玉啊,什么宝的,名字都还差不多,我记了这个,却又忘了那个。只是闲来无事,便也漫不经心地往下翻。这一翻,倒翻出了兴趣。我读到黛玉葬花时,不禁为她悲伤而惆怅,世间竟有这样的女子;我看到晴雯摔自己东西时,不禁为她的刚烈而拍手叫好,却也担心那些人再来找机会害她。渐渐地,我竟不忍在吃饭时放下《红楼梦》。
妈妈见此情形,又看我架着的厚厚的镜片,一把夺过书怒气冲冲地走了,不管我用怎样乞求的目光追随着她,老妈的背影还是消失在视线中。回来,她的手上已空空如也。天哪,他们正猜灯谜呢,我还想看哪!“先吃饭!”我在老妈严厉的目光中,埋头吃饭,心里却不时地惦记《红楼梦》,我故意将饭吃得很快,老妈对此却无动于衷。唉,天不佑我啊!
没事,不就是在楼上,我自己去找。翻遍各个角落,都无果,便把目光聚焦到了角落里那个废旧的纸箱,老妈以为盖块破片,就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啦。我翻开箱子,分明看到了书,便坐在一边又读了起来。读一会儿,看看离暴露的时间差不多了,不忘悄悄地把书放回去,以免引起老妈的注意,把藏书地点给更换了。
书,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一开始读不懂,现在我却读到《红楼梦》里去了,难道这是名著的魅力?我便好奇原著是怎么写的。这回,我可不敢在老妈面前看了,只等到夜深人静,我捧起《红楼梦》原著,似懂非懂地慢慢阅读。时间一点点过去,我看着书中难懂的字句,因为有青少年版《红楼梦》的阅读经历,我一路磕磕磕绊绊,却也读到宝玉来到了太虚幻境,随着警幻仙姑游历了一番。迷迷糊糊,我的眼前恍惚间走来一个身影。不对,这蹁跹袅娜的身影,不就是警幻仙姑嘛!我像见到亲人的似的大声喊她,她微笑地望着我,轻挽吾手,我便跟着她来到一门前,上书:友海情天。走进里面,一排排柜子映入眼帘,随手翻开柜中的一本书,见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香茗梦中思,玉簪冰湖前。这说的是谁?薛宝钗?不太对啊,怎么说的是咱班的方思茗和胡昱婕?再一看,好像又不对。正待细看,远处传来一阵乐曲,循着声音前行,一脚没踏好,“啊——”“啪”!清脆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不好,书掉地上了!不好,老妈过来了!我没顾上捡书,朝里一翻,假装睡着了。“唉”,一声轻轻的叹息过后,书被放在了书桌上,灯也熄了,只剩墙上的钟滴答响,我却睁大眼睛拼命回想,分不清自己刚才是在书里,还是在梦里。
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2
这今天翻阅了几篇《红楼梦》,不禁感叹里面的人物大多数心态放不端正。先说最为典型的林黛玉,小心眼儿早就在大众口里传得满天飞了。看见人家贾宝玉和薛宝钗稍微近乎一点点,嫉妒心就出来了。在这一点上我不太欣赏他,他的种种表现让我感觉他是那么娇气,好像每个人都要围着他转似的,还得天天哄着她不成?当然这个问题也造成他病逝的悲惨结局。
再说王熙凤吧,红楼梦在“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一回中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的评价令我印象颇深。这句话实质上就是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吧。我觉得他在整个故事中就扮演着一个女强人的角色。他的才华的确值得人称赞,但是倘若她把心态放低一些,放平和一些,则么会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呢?归根结底还是心态问题。
还有妙玉,一个自视高洁而不被社会所容最终还是落了个落入泥潭的悲剧的人。文中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想这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他太过高傲的性格了,然而这一性格与心态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书中还有许多的人物也有同样的问题,最终才上演了这样一出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因竞争,压力等因素导致心态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正视每一个问题,跨过自己的绊脚石,那么就“心”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3
四大名著,每本的厚度都不可小看,共计120回的《红楼梦》成为我的新目标……
话说自上个假期以来,就一直对《红楼梦》念念不忘,老师布置的作业,破例没有完成,根本原因就是认为看书不重要,可当老师再次布置读时,真是顿感忧喜参半呀!
就喜这一方面,主要因为可以有机会仔细了解《红楼梦》一书了。恨不得一字一字指着读,当然还没到这种地步。
通过假期的这几天,我已读了部分的《红楼梦》,对其人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主要人物有:贾宝玉,亦有金陵十二钗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贾家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妙玉,以及秦可卿和巧姐。丫头方面有袭人,晴雯,鸳鸯,平儿,紫鹃,司棋,入画,诗书。还有贾母,王夫人,贾赦,贾政,贾环,贾芸,赵姨娘,刘姥姥,北静王等重量级人物。试想一下,有这麽多人物演绎出的故事一定相当精彩!
《红楼梦》大体讲述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同时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借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反映了盛极必衰的社会规律,又以甄士隐刘姥姥等底层人物体现了社会不平等。
而这一巨著的主要撰写人乃对生活有了极大认识的曹雪芹,为何说他对生活一词有极大极深的认识?且听我慢慢说——曹雪芹是清代的一名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家的先世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又有着文学方面很深的家学渊源,所以曹家一家算得上富有,而在当时的社会,有起伏衰败算正常,而曹雪芹正好生于曹氏家族衰落的前夕。在他少年时代,继承康熙皇位的雍正就把曹家的第四任织造曹兆从江宁革职抄家,遣回北京。到了乾隆时期,曹家可能又遭天灾人祸,彻底结束了曹雪芹无忧无虑的贵公子生活。
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4
记得《红楼梦》吗?回答应该是:当然;可还记得它的结局,这,红楼梦的结局太多了呀,那我来说说吧,或许在曹雪芹笔下只有两个结局,或喜或悲,喜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悲的却是——梦中人的情。而‘红楼’的主线还是贾宝玉,那就先来说说‘通灵’的石头吧。
这块愿被带到“昌明隆胜之邦,诗厘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的石头,就是贾宝玉的前世;在贾宝玉出生后,父亲曾让他选东西,好了解他的品性与潜质,却未想到贾宝玉选的竟然是胭脂水粉,以至父亲后来都不大喜欢贾宝玉——但若说胭脂水粉,贾宝玉这一生到还真沾了不少的胭脂味……他和林妹妹——黛玉的红粉痴恋,与宝钗的“金玉良缘”……实在另旁人羡煞眼镜。他,一个沾满胭脂味的石头,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到头来,却只换来了“红颜易老,人去楼空”……说到这里,让我们先去看看这‘红楼’中的第一个悲剧——“红粉痴恋”的女主角——林黛玉。
高中红楼梦读书心得5
我很喜欢看《红楼梦》,百看不厌,越看是越入迷,感觉自己就是里面的那个贾宝玉,每次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古人曾云:开卷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也就说明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红楼梦中精彩的故事结构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故事,令很多的红楼大家们乐此不疲的去努力探索,去发现,红楼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在整个故事中,我喜欢的人莫过于薛宝琴了,此女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她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见多识广,漂亮可爱,又有文采。难怪贾母都那么喜爱她,想要把她弄给贾宝玉当媳妇呢。最工于心计也是最能适应社会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其女能拉拢人心,给人一点小恩小惠,把林黛玉也收得服服帖帖的,其手段可见不一般;但是我不喜欢其女的是她显愚藏拙这一点,明明自己有才华,又会弹琴又会写诗;明明家里有钱,却在自己的卧室里摆设简朴,为了讨好贾母,却偏偏要遮遮掩掩的,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活不出一点真性情,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吗?这是薛宝钗的悲哀。当然这是她为达到目的而做的一种手段,可以理解,成大事者无所不用其极。可能很多人都同情欣赏林黛玉吧,林黛玉有才华,直率,漂亮。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要学会适应社会,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所以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它。林黛玉那种与世道格格不入的生活必然是会被社会所淘汰;还有她那天生的病根,那个男人愿意天天看着一个病美人呀,整天以泪洗面,烦都烦死了。再来说说主角贾宝玉吧。贾公子乃贾母最爱,聚万千宠爱于一身,多情而不滥情,但是她也脱离了社会,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一切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一点谋生之道。所谓居安而思危,他看到了家族的情况,却也不会早做作打算,有才又有何用,人都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佛祖还要出门化缘呢。其结局也是一种必然。
虽然我也不喜欢贾宝玉那种人物,也不喜欢林黛玉那种病美人,但是我觉得那里面的不管是什么描写都很精彩,感觉还是很合乎逻辑,让你挑不出什么毛病。当然了,能挑出毛病的也就是会是中国文学巨著,也就是会是曹雪芹所写的了,毕竟这么大一个中国那么几千年下来也才只有那么一部《红楼梦》,而没有什么《白楼梦》《黑楼梦》之类的。其实可能也正因为是《红楼梦》的残缺,才显得其完美来,因为它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想像空间,让很多红楼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那里费尽心思的研究,因为一个红楼梦的话题而引发了不少口舌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