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深刻表现。没有自控力的人是没有好习惯,而没有好的习惯就不会有好的人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1
今天用大约3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自控力》的第二章,“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作者说,自控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譬如,适当的锻炼(5分钟)、“生理学放松”、充足的睡眠,等等。增强自控力需要“生理基础”。
然后我开始反思了最近两年的生活方式。20__年的时候,工作很轻松,正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如果一定要说“工作压力”,就是我害怕和有权威感的领导打交道。当时我上班编辑完日刊就会用手机看电子书。下班之后吃完晚饭就会飞奔去找金先生出去消遣,看电视、吃零食什么的,我们会在一家舒适的奶茶店呆一晚。我会玩到很晚,第二天打着瞌睡去上班。
我们喜欢吃炸薯条这些垃圾食品,但这些垃圾食品偏偏又会“降低心率变异度”。心率变异度高,才能够帮助人提升自控力。
喜欢吃宵夜,喜欢喝可乐,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差,又会令人自控力差。
20__年,我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最后,这种“权威恐惧症”带来的焦虑竟然发展到让我无法好好上班的地步。所以,这种压力迫使我的自控力越来越差。我会通过吃东西来放松,我经常和金先生出去宵夜。我会熬夜看电视剧来放松。我就是不想睡觉,不想面对明天的工作。所以我经常打着瞌睡去上班。上班之前的早餐、衣妆我都是草草了事。
压力会降低心率变异度。这也是导致自控力差的重要原因。
这两年,我都不怎么运动。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不动。这些也是自控力差的原因。
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2
一直以来,看到很多能够自律的人都走上了人生颠峰,特别是彭于宴,人生像开挂了一样,于是自己也想变得自律,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我想看《自控力》的出发点。
我想从书中改变目前的现状,想知道如何做好以下几件事:如何坚持地学好一样东西,比如英语,无数次拿起,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又比如练习写字;如何坚持去做有益的事情,比如跑步,游泳,看书,写作;如何减少生活中占据我过多时间的无用事情,如看“今日头条”,刷抖音,朋友圏,看直播等;如何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更加专心;如何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如何能够改变拖延症,做到快速行动。
这些都是我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我很迫切地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我期望在《自控力》中能找到答案,很遗憾,在我看到100页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决定放弃不再往下看。
文中很大的篇章在描述影响自控力的因素,主要是1.前额皮质;2.血糖。
在论证前额皮质对自控力影响的时候,描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工作时很上进,态度积极,为人和蔼,乐于助人,是大家公认的大好人;但是很不幸,工作中出现了意外,机器把他的头部的前一小部分削了,但是万幸的是,最后经过抢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行动如前,但是,性格却变得古怪,和之前的大好人完全相反,易怒,工作不再能集中,常因小事发脾气。
于是作者断定前额皮质和自控力有关系,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经过了那样可怕的经历,性格没有一点改变,那才叫不正常,如果他伤的不是前额皮质,而是其他的器官,我想也可能会有如此反应,毕竟,受伤的感受,只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就如同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生孩子时的疼痛,只是知道很痛,很痛。
在论证血糖对自控力影响的时候,找了一批人,有的很饿(血糖低),有的不饿,让他们进入到一个有很多吃的房间,人进去后,只能吃胡萝卜,其它东西不能吃,其中发现,血糖低的人,大部分人无法控制不吃别的东西......
这个我个人认为,这个论证有点勉强,人在饿的时候,体力,意识,思考能力,精神各方面都不正常,在这种状态下,做出的任何事情,应该都属于正常的。
文中还经常提到,如何抵制巧克力,香烟,欲望的诱惑,这些,真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3
生活中有很多诱惑,诱惑从何而来,而面对诱惑的自控力、意志力如何产生,又该如何维持?《自控力》一书第六章“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中对意志力、压力、诱惑力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当一个人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情绪低落时,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为什么压力会与诱惑挂钩呢,因为当人感到压力时,大脑就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书中称之为大脑的奖励系统)。例如,你很喜欢逛街,那么在你感觉情绪低落、压力大时,你的大脑就会将你的喜好无限放大,这时逛街就成了一种很美好的诱惑,能够缓解你压力与低落情绪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我们失去理性,被本能支配,从而采取一些不起作用的应对策略来缓解自身压力,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想要提升自身抵制外界诱惑的意志力就必须学会缓解自身压力。
我认为缓解自身压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学会丢包袱。生活中繁杂的事务会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支解,使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执行最重要的事情。这时,你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有效的办法是先分析一下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少做或不做,这样就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是要善待自己,放低标准。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至善至美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得完美无缺。适当放低一下标准,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客观上也减轻了别人的压力。
三是要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压力的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对事情本身的理解造成的。过分夸大了事情的重要性和后果,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不少人往往因为急于求成,而忘记了对事情本身的思考。留一点儿时间思考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下解剖情绪、分解压力的机会。
四是不要忘了休息。过重的劳动会导致人生理疲劳,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过分的焦急与紧张。适当的休息不但会缓解大脑疲劳,而且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减轻心中的压力。
压力既是动力、又是阻力,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压力、认识压力,掌握正确的解压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抵制外界诱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在能力和事业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4
有段时间买了不少书,竟然有部分一直没有开封。上周打开了其中一本,是《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
这本书不算烧脑,作为心理学书籍,书本中有很多心理实验作为结论的支撑。我大概花了3天时间阅读完。对于我来说,留下深刻印象并认同的想法有以下部分:
一、对待压力的看法对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
这样结论让我想到了佛教的说法:境由心转。通常大家对压力是什么看法?可能相信压力有害的负面的描述会多一些。比如压力会让人感到焦虑,紧张,压力会让人生病。没有人会直觉认为压力是有益的,亚历山大这个网络新词基本上反映了大家对压力的看法。
这本书中实验的结论是:你认为压力有害,那它就有害,会伤害你的身体,影响你的健康,让你更加失败。如果你认为压力有益,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待压力,那么压力会使你更加健康和幸福。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待压力的看法,改变对待压力的思维模式。这个结论很奇葩,而且似乎也有些像悖论。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你是对的。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么压力真的会伤害到你,你认为压力有害的念头会导致自毁行为,你会逃避挑战,隐藏问题,无视反馈等等。
如果你相信它,那也是对的。因为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得到更积极的结果。书中的案例表明,积极对待压力的信念超越了安慰剂效应;表明乐观看待变老的人,得心脏病的概率低80%;对变老持积极态度和观点平均增加寿命8年。这太有吸引力了。
当然,你不能简单说我相信,就够了。作者认为是持积极和乐观态度的人更愿意采取积极措施,因此得以更多的机会改变结果。
上帝说,信我得永生。佛说,境由心转。颜回说,回也不改其乐。在我看来,这个论点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工作中压力无处不在,生活中也会和家人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以负面的情绪对待压力,回避问题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会无形中产生抱怨的心态,抵触行动。事情永远得不到解决。
反之,如果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断的寻找方法去解决,事情就会逐步的好转。
二、成长性思维: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
其实,这本书在成长性思维着墨并不是很多,但是我联想到去年阅读的那本英文书《succeed how we can reach ourgoals》,这本书中也一直强调要抱有成长性思维,而不是固定性思维模式。抱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为了避免负面评价,会本能地逃避挑战。而抱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并不害怕失败。失败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想,面对压力的挑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上看。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这或许是每个人能够成长的生物基础。
三、压力是有益的,甚至在某个方面来说,那是上天的馈赠
这个世界有些古怪,因为凡是有意义的事情,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是有压力的。人活着必须寻找意义,否则容易发生抑郁症。你的生活有意义,那你的生活就有压力。压力是你履行职责,追求意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比如为人父母,为人儿女,为人配偶,完成工作,保持健康,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是你存在的意义,也是你幸福的源泉。
很多人都幻想,有足够的金钱,不愁吃,不愁喝,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没有丝毫压力的幸福生活。实际上,这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不是说有足够多的钱是糟糕的,而是没有压力,没有值得追求的意义的生活很糟糕)。《反脆弱》一书中指出,人类作为有机体,是能够从挫折中,从压力获取收益变得更加强大的。反之,对小孩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达尔文曾经发现,野生动物的部分大脑区域要比圈养的家畜的大百分之十五到三十。这是因为野生动物有着求存的压力,必须不断保持敏锐的学习状态才能存活,而圈养的家畜过上的是不愁吃不愁喝多无忧无虑的生活。
所以说,压力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上天馈赠。
四、善用压力,应对压力
这部分内容是这本书中最接近应用方法的一部分。当你面对困难,面对压力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消除焦虑。不管是如何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焦虑,甚至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压力还在那里,什么策略都不能消除焦虑,不能阻止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不能阻止心跳的加快。
但是。我们可以转换压力,变紧张为兴奋。
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和心跳的加快,本来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以应对挑战的。当你面对观众要进行演讲的时候,当你面对领导要进行汇报的时候,当你要进行期末考试,乃至于高考的时候,告诉自己很兴奋,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采取这样的思维模式,书中给出的数据是实际表现会提高33%。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经得起推敲。但是很显然,面对高考这样压力巨大的事情,就是有人超常发挥,有人发挥失常。我觉得书中给的建议是非常值得去尝试的。
结束语
压力无处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中获益不少。压力是我们成长的最好营养,就如书名所说,做压力的朋友,共同成长。压力,永伴左右。
自控力读书心得学生5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控制感,它决定你能否支配自己的成功,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际关系,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这段来自白文婷编著的《自控力》名词解释,让我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情绪与行为之关系,而自控力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这本书共分为14个章节。
第一章,重点阐明何为自控力,及其要义重点。特别提及,没有自控,世界和人就乱套了。指出,在社会道理方面,我们给予自己最严厉的控制我们可以控制不了自己减肥,但我们必须守住法律的底线,不去进行攻击性的行为(在自我权益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这也应该是自控力的主旨。近段时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人因情绪激动,无缘由的情况下对公交司机大打出手,危及行车安全;某人为图自己舒适,竟罔顾飞行安全,在飞机候机待飞状态下,打开逃生通道,造成飞机航班取消。这样的情绪难于控制,已经到危机他人安全、侵害他人利益的地步,真是乱套了。
第二章,重点是拥有强大自控力的前提条件,意志力。书中提到,现代人自认最缺乏的品质就是意志力。而想拥有它,必须是自发的,而且源于一个人的进取心。说白了,一个人对目标实现的强烈渴望,演变成自我的信念,调控好自身的节奏,不懈向前。请注意,节奏二字。作为自我控制力的强大精神支柱,意志力,犹如电量需要合理修正,不断补充。因此,在这个自控力行进的路上,我们因自控良好所获得的成功、赞许、荣誉都是我们良性能源的补充,使我们更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第三、四、五章节,重点探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绪对自控力的诸多影响。情绪,既是个人性格使然,也是环境因素的产物。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人就可以情绪暴躁;而有的人即使面临个人荣辱,仍可泰然处之。这就是情商,即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知觉与评估情绪的能力是心理学上两类最基本的情商。低情商者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感知能力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高情商者对自身的情绪能够做理智的分析,对自身情绪的评估能力强,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情绪管理,是可以通过必要日常行为的改变、饮食的调节、环境的变化等来实现。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们感觉很乏味,身体各个关节都那么不舒服,似乎没有什么药物可以解决。而我们的某个同事却因为几日休假神采飞扬。这就是调节,当我们有职业倦怠感的时候,一次酣畅淋漓的旅行、一次敞开心扉的朋友交流、一次刺激味蕾的美食聚会,都会让人变得精神起来,愉悦起来。调节、改变、修正,不是为了逃避,是为了继续向前。书中,还具体了给出不少方法和路径可以借鉴。
第六、七章,欲望与压力下的自我把控。有时候人的痛苦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特别简单例子,当别人没有车的时候,自己拥有一辆经济型轿车就很是骄傲。但当别人的车子变成奔驰宝马的时候,自己这个骄傲就变成折磨自己的伤痛了。难道我们的幸福感真的就是因为10万和50万的区别吗?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幸福与财富进行研究,并未得到这两者必然相关的研究结论。高收入的人虽然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更容易紧张,也更不会去享受生活。书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并帮助我们正确调节。
第八、九章,更为直接的帮助我们制定规划并有效合理进行时间管理。很多事情的产生、发展、解决,都是围绕我们的意志形成的。因此,把自己的目标明确化,同时变成实施的具体步骤,克服困难完成它,才是要务。盛夏将至,为了一件美丽的裙子,我们倒是可以制定一个控制饮食、适量锻炼的行动计划,用以检验自己是否能拒绝美食诱惑;在有限的时间内,坚持有效的锻炼。实现目标的欲望有多强烈,动力就会有多强劲。
第十至十三章,谈及个人情绪对他人或周边环境的影响,即掌控自己的同时掌控别人。情绪的传染无处不在。比如,你今天下班回家,一张苦瓜脸,估计你家这顿晚餐没有人会高兴。因此,情绪,不仅影响自己,也作用于他人,它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现在特别流行正能量这个词,就是你的行为对他人、社会最重要的影响。虽然我们个个都是小人物,并不见得有改变世界的能量。但是,我们可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乐于助人的热情、努力进取的行为,这一切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影响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
最后一章,作者给出了一些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只是粗略翻阅这本书,还需要进一步的仔细研读。我感觉这不该是一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我们生活中一本很好的情绪管理和培养训练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参考,对照执行,反馈心得。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匆忙的脚步,光怪陆离的诱惑,很容易让我们易怒躁动,迷失自己。有时间了,有想法了,不如静心看看这本书,尝试一下,为自己有个好心情,也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