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1
在我经历过很多次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后,我看到了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视频,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开始阅读起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发现我出现了很多沟通误区,就如同发现了沟通的新大陆。原来沟通不是朋友诉苦难过时,盲目安慰,一味比惨等等、对于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自我认为的道德批判,回避责任等等。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非暴力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导致暴力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或者对方的表达方式忽视了你的感受。所以沟通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同时聆听别人的需要和请求,而在表达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观察,而表达时尽量要以具体事实为主。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第二,表达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你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第四,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请求。
举个例子:母亲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一周有五天你都是十一点以后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别的难过,因为我希望你不用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后能每周有三天的时候是八点之前回来和我一起吃晚饭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一件麻烦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拿出很多例子说明,甚至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于练习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来很难处理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不带情绪的聆听,说出认真观察到的事实,说明对方的需要,最后再提出请求,一步步的引导对方去表达,让自己更了解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当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别人又急切与自己交流,或者让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们现在的情况,让别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发火。
我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因为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不然怎么会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来,冷漠,猜疑,无止境的争吵……就成了人们交流的一堵墙,而非暴力沟通就能打破这种墙。对于我来说沟通不是口才好,而是从别人的语言、眼睛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他感受的东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2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每次在责骂小孩后,孩子妈都会建议我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她说我的言语给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应该也算是暴力的一种。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当发生一件事情,要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要导致出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具体的、细化的请求,当中必须明确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老师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
情境一:
老师:“怎么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理!”
情境二:
老师:“你这个星期已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兴。你的迟到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背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老师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考
作者认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指责他人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责备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时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责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缩小,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绩,希望我能制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班级成绩。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责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发,没有产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误会,通过沟通,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提高人们沟通的品质,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3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作为教师,阅读就更不可或缺。阅读,不仅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让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对各式各样孩子们。本学期,我们低数组全体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书中阐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进行沟通,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在面对孩子时,一些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孩子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会比体罚更加可怕。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书中详细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首先是观察,观察是把你看到真实的行为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绪,不带任何批判表达出来。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家校访谈,在约谈某位家长之前,我会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个孩子,做出详细的记录,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就可以客观的描述事实,比如说,在上课时,孩子有没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敢不敢举手,举了几次手,回答对了没有。在做作业时,孩子对了几个,错了几个,有没有改正?是没有理解,还是粗心算错。这样,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沟通起来也更为顺畅。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如果能客观的描述问题,孩子才乐于跟老师沟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解决。
第二是表达感受。我们的需要与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有些时候,我们总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非暴力沟通则鼓励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会发现班上的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原因引发冲突,比如说,A同学不小心碰到了B同学,B同学如果还手可能机会立刻引发一场冲突。如果B立刻发表自己的感受,你不小心碰到我了,我有些不高兴。相信A同学都会小心道歉,一场冲突就会即刻避免。那就是非暴力沟通鼓励发表自己的感受的重要意义。
第三,感受源于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能直接说出来,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回应。例如:我的先生是一个不怎么浪漫的人,生日,纪念日,情人节,什么鲜花,礼物,红包从来也没有,有时也羡慕别人,从而感觉到委屈,自己去生闷气。而他并不知道我在生气什么。在接触《非暴力沟通》以后,我尝试表达自己的需要,我需要你拥有一些仪式感,这样我会比较开心。渐渐地,他会做出一些积极的回应。我们的关系也变的越加和谐。
最后,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明确的提出具体的要求。在面对班上的孩子们时,要求一定要非常具体可操作。
非暴力沟通说来简单,其实,包罗万象。要想应用的得心应手,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观察他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让教育工作更加顺畅。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4
这本书是我带着目的来看的,但是又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我想要的是一个整个体系,但是没想要,这本书好像帮我打开了这所大门,自我感觉这本书把倾听作为这本书的主要部分,当然倾听也是一门艺术,看完这本书后,感觉只能作为我交流认知体系中的一个知识点或者底层的构架,因为这里面的,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拿出来都值得再做细分研究!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中的前三个要素我都感觉挺难的,为什么叫?因为这是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或者自己认知真的不够全面造成的问题,所以对我来说想要改变需要大量的书籍和经历才可能对其有所大致的了解,
不加评论的观察!
清晰明确的感受,
具体的需求
最终由上得出自己的请求。
而上面的四个要素是搭建在倾听之上的!不仔细倾听,自然不会有明细感受,明确的需求,
后面的章节不管是
“爱自己”
还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都给我一种,有事就直说,如果总是模糊不清别人可能不会察觉
后面的这些总给我感觉
要像一个孩子一样去表达自己就好,没有那么多需要顾忌的。
就这样,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阅读心得精选5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比的平静和顺从。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询师,谈判专家,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纳,互助和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