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心得体会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



《瓦尔登湖》这本书是作者亨利记录的在瓦尔登湖一个人生活的经历,从亲自动手建造必须的小房子,到种植豆类等生活必需品,再到他留心观察瓦尔登湖的动植物的变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1

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当你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是一片静谧的花园?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内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奔忙着,却又担负着泰山般的压力。如果说想要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妨拿起《瓦尔登湖》,翻开它跟随梭罗的脚步来一场心灵之旅,来一次灵魂的涤荡。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道:"《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梭罗,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读过《瓦尔登湖》,我更加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让人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这就是内心的超越。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大自然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纯洁和恩惠,也给了我们热爱自然、创造生活的勇气与智慧。尽管生活得像蚂蚁一样简单卑微,我们都必须勇于坚强地面对生活,不要逃避谁,不要谩骂谁,因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阳光会同时落在大家的窗子上,同样灿烂,所有人面前的积雪,也都一样会在春天融化。

或许《瓦尔登湖》才是我们反观自身的镜鉴。在盲目改造自然环境之前,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和欲求,少一些索取,又怎会遭受沙尘暴和禽流感们戏剧性的嘲弄与惩罚呢?在越来越考究的工业文明生活中,我们心灵的罗盘依然固执地指向了最初的简单和质朴。可我们应该以何种路径成为大自然中与生灵万物和谐共生的一部分,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不再简单的世界,以及凌乱的生活和丑陋的习俗呢?如何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不虚此行呢?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探险",我们就有了一种武装精神的渴望——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澈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2

梭罗没有像李固《遗黄琼书》中指斥的以处士之名“纯盗虚声”,也没有像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那样壮怀激烈地谴责不再隐居的人。他注重的是生活得自由,而不是执着于某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他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来到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余两天,然后告别——“到时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将自始至终的湖畔生活完整地联结成一个完满的结局——如此简单,而没有造作和伪饰,也没有对生活的消极和疲倦。

结庐而居于辟野,似是在呼应大自然的召唤,寻找内心深处的自留地,以及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梭罗离群索居,基本上与外界隔绝。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他从不纳税,拒绝任何政府行为。除了必须的比如农事和砍柴,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两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文明世界。然后把在大自然里采撷的诗篇,化成至纯至清的泉水,流淌到只有灵魂才能触及的深处。

前些日子去探访了阳山脚下的拾房书院,它掩映在桃花从中,安详自珍。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闭门即是深山。无论是桃花源或是瓦尔登湖,也许只是寻找它来盛放一颗渴望孤静充盈的心。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3

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是梭罗给我的启示。

生活方式就好比是一双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如果鞋子尺寸不对,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下来;如果鞋子里渗进了沙子,就应该及时抖落。否则,外观再精致漂亮,它也不能伴随你顺利地走完长长的充满未知的旅途。

当我们为生活的种种而茫然的时候,解脱自己吧!像梭罗一样,去亲近自然,从而回归自我,奇妙的大自然会给我们无穷的安慰和启示,让我们稍作停留,继而更好地前进。当我们为自己各种各样的需求苦苦追逐而不可得感到痛苦的时候,为自己减负吧!像梭罗一样,过滤掉自己过多的贪念,收获简单的快乐和幸福。像梭罗一样,果断地进行尝试,不去在意他人的误解,纵使避免不了艰辛和困苦,至少能获得自我心灵的慰藉,活出生命的本色。

一个人,一片湖,一座木屋,一程坚守,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精神世界的传奇。我们或许不能够像梭罗一样将生命的诗意与浪漫发挥到极致,却可以在行色匆匆中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然后执着而心无旁骛地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歌地走下去。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4

说起名著《瓦尔登湖》,它是热闹的。因为它曾被许多名人“推荐”过:海子死的时候,所携带的书中就有它;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给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中附带了此书,他说可以让同学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喧器的尘世中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再有就是各类媒体,推荐声此起破状。本期书友会必读推荐之,恰逢赴金陵学习之际,便买一本翻阅,读完,遗憾,未能真正走进那面湖,去感知其中的寂寞,去享受其中的宁静。

要走进他,就要认识他。梭罗是一个特别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人。他可以记住家乡每一条小路的名字。每一阵风、每一朵云的味道。他的天空可以装下整个家乡。他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受过教育,却不可思议地来到一个荒芜的湖边隐居。他想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想试试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他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搭一个能遮风蔽雨的小木屋,他想试一试在面对着一湾宁静的湖,他的内心会不会起波澜?他想知道,面对孤单和自由,他会去忍受,还是去享受?在《瓦尔登湖》中,有答案,他把内心的思考,通过那一面湖,通过充满诗性的散文,奉献给了世人。

梭罗说:“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实,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那是一个抛弃了尘世繁杂的地方,一个能让你面对自我的地方,只有真正孤独和寂寞,才能让人看见真实,看见真实的自我。

所以,一直都有人在追问,梭罗的的瓦尔登湖意味着什么?我觉得,那面湖,就是一面镜子。是梭罗来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的真实面目,去寻找他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他曾说,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得比较单纯而且聪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还是一种消遣……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并坚持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梭罗的离开是一种追寻,对自我的追寻。他也在向这面湖,这个世界要一个答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要过怎样的生活。

当一个人把寂寞的生活过成了享受,那是他找到了自我,他不会没有朋友的。

在《寂寞》一篇中,他曾写到“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松柏,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如镜的湖面一样,晚风吹起来的微波是谈不上什么风景的”。虽然寂寞使作者“几乎不能呼吸”,但他认为这并不是生活中最可怕的,因为“宁静不可能是绝对的”。他在寂寞中煎熬着,战斗着,也在一步步蜕变,看见了真实的自己。

另外,那面湖,也是一个角斗场。他的心灵在煎熬,在战斗。他在不断的追问,也在不断的矛盾中寻找真理。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物质财富是否就是人类存在的必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是不是就是生命的意义,在野蛮中的那一抹简单,那“极简主义”下的生活,是否一样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幸福和满足,抑或是更加幸福和满足。在这个角斗场,他有答案。

有人说,是瓦尔登湖给了梭罗宁静,我并不这么认为。宁静的湖下满是波澜,它仍是一个角斗场。梭罗在这片宁静中产生的躁动足可以吞噬每一个人。那是一种近似疯狂的的寂寞。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宁静,并非来自于湖面,而来自于心灵。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成为一个宁静的精神富有者,成为一个梭罗所言的“非常清醒之人”。人不该成为工具的工具。人创造了机器,然后机器制造了欲望,人又被欲望所奴役,于是人渐渐被机器所掌控,人世渐浊。

所以,当梭罗回到了原始的自然中去,回到真正的“生活”中时,他找到了熟悉的感觉。那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可是又有几人能在人的欲望中挣脱出来呢?梭罗说:“我们必须学会苏醒,更需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这是对现世人的忠告,从喧嚣的虚妄中苏醒,在永世的宁静中不厌倦不背弃。

飞速发展的科技带给了人类更多的自由与便捷。比如大数据突破了空间、时间的束缚;互联网让人们的沟通变得毫无障碍。这是自由,这当然是自由。但是,当你有了一个放不下的手机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呢?人类苦苦追寻的自由,却反过来束缚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欲望也随着爆棚。在各种欲望的交织中,人们找不到了自己。梭罗害怕了,他要找到自己。

瓦尔登湖成了梭罗的方向。在那里,他放飞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一片赤诚之中,他看到了自由。一种因为放下而随风飘扬的自由,一种无所凭依的逍遥。

海子有诗:“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时空在诗的意境中交错,海子戴上一定草帽,看着夕阳映照彩云,看着宁静从梭罗的笔触里溢满出来,涂抹在海子安静从容的脸上,留下一副田野地中最静谧的画卷。

梭罗其人,带着极度的乐观与自信,他热爱自然,他相信自然。所以他的精神非常富有,他从不担心孤独,因为从不嫉妒他人,从不被欲望蒙蔽,所以他的心灵能容下这宁静,容得下这篇瓦尔登湖,或者说,他才能化生瓦尔登湖,化生瓦尔登湖的宁静。梭罗说,他无论坐在哪里,都能够生活的,哪里的风景都能相应的为他而发光,他勘察一切,像一个皇帝,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权利。正如他所言,或许是内心的宁静,才成就了瓦尔登湖的闻名于世。瓦尔登湖,只是梭罗内心情绪的映射。

在《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看来,梭罗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他说梭罗“之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还说梭罗“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

人们一方面在追寻物质,一方面在不断感叹,“我为了什么活着”。其实这让我想到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与生与死、时间与空间的永恒中人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单纯朴素的原始生活果真能给人带来无忧无虑的精神愉悦吗?这些问题,哲学家从没有想明白过,答案只有靠自己。

有人说,梭罗的行为是超验主义的最好体现,他过着哲学家的生活。我想,这样的概括违背了梭罗的初衷。梭罗所作的种种,只为两字,那就是追寻。他在用他的生活去验证生活,去找寻自我。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每一种生活都可以找到哲学的真谛。不在于你怎样生活,而在于你找到了怎样的自己。

草读完,杂乱写,用梭罗的一句话结束吧,“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瓦尔登湖个人读后心得5

很多的言情小说中,女主角谈论过你,很多的作者评价过你,也从很多的文学爱好者那儿听说过你。

当我把你拿在手中,怀着无比膜拜的心情,激动地翻开你。徐徐读来,平静安宁便在心底氤氲开来。

这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名著,是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所著。书中涉及了经济、农场、木屋、禽兽、动物、自然、声音、孤独等很多内容。像我这样的浅薄之人来写你,也只能写出一丁点皮毛,一丁点碎玉。我看完之后,合上书卷,也像有本言情小说的女主所说的,没觉得好,有点读不懂。但有些句子却让我摘记下来。

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如何,就看他能放得开多少东西。

我们需要荒野的滋养……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限度被超越。

每个早晨的降临都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邀请,使我的生活变得和大自然本身同样的朴素,也可以说,同样纯洁无暇。

我们一定要学会觉醒,并保持清醒。

人类毫无疑问有能力靠自觉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世间最鼓舞人心的事实。

可是我们仍然生活得很卑微,像蚂蚁一样。

时间无非就是供我们垂钓的河流。智力是利器,它能洞彻事物的奥秘。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

晨风永远吹拂,创造性的诗篇永不中断,但能够听见这种乐音的耳朵却不多。我发现孤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我们得益于太阳的光和热,也该配以相应的信任于宽宏的胸怀。

我喜欢回到自己的地方,不喜欢走到引人注目的地方炫耀。但如果可能,我要与宇宙的创造者携手同行。

我常常想,即使我富可敌国,我的目标任然是一样的,手段也是一样的。

像这样的既富哲思又不乏警示的佳句,书中还可信手采撷。

苇岸评这部作品:是瑰伟的富于思想的散文著作。而我从这部作品的字字句句,却读出了清闲散淡之意。清浅而散淡,精微而幽眇。

它的闲适散淡在于作者的性情,至情至善,在于作者所生活的所选取的环境——瓦尔登湖,在于文辞的平静和不动声色。

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这章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我坐在一个小湖的岸边,大约在康克德村南面约一英里半的地方,地势比村子略高一点,就在市镇与林肯之间的一大片森林中间,在我们唯一闻名于世的战场“康克德战场”南面约2英里处,但我所处的地方是在林中极低的地方,所以半里外那片和别处一样林木葱郁的对岸,就成了我最远的地平线,在头一个星期不管什么时候,我往湖上眺望,它就像是个高高悬挂在山边的冰川湖地不比其他湖泊的睡眠高出很多,当太阳升起时,我看见它脱下了夜晚的雾衣,湖上轻柔的涟漪或波平如镜的湖面也逐渐地在各处显露出来,武器就像幽灵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各个方向隐入森林,像一次夜间秘密集会散场那样。正是这露水白天还披在树上,像在山腰那样,比通常停留的时间更长……以下还有细腻的描写。

梭罗毕业于哈弗大学,爱好测量,需求甚少,从未婚配,孤独一生,淡泊寡欲,这就决定了他的性情,也决定了他得笔墨的基调,也决定了他超凡出尘的大家风范。

时光清浅,静水深流,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一书在手,便是现世无扰,岁月静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fanwen/xinde/46871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