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心得体会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



斯特里克兰德确实是才华横溢,但他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妻儿方面上不闻不问,为了追求艺术,而没有与妻子联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1

斯朱兰的性格是孤独的,是高傲的孤独,是让同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因为在他世界里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他对生命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艺术,于是斯朱兰离开了家乡,抛弃了别人都羡慕的工作,抛弃了妻儿,孤身来到巴黎求学。学成后为了实现梦想,孤身又到了大溪地的孤岛上进行创作,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对生活没有要求,而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崇高的,他是要用绘画艺术把世界呈现给人们,是要用艺术把生命的意义展现人们。

斯朱兰做到了!他的梦想实现了!在我们看来,他的前半生是为生活而奔波,是为家庭为别人而活,对斯朱兰自己来说就是对生命的苟且。他的后半生在我们看来就是,他就是一个丢掉美好生活而自讨苦吃的疯子。但对斯朱兰来说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没法理解高傲孤独的人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生活的琐碎都是庸俗的,只有艺术才是最高贵的,于是斯朱兰沉醉了!他完全活在了自己的梦想中,活在艺术的世界里……当他完成了那幅巨作的时候,正是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也是他生命的终点,他是用艺术回答了自己的追求,用艺术展现了梦想的世界。斯朱兰是幸福的!斯朱兰是快乐的!

斯朱兰死了,他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是梦寐以求的,他的艺术永远活在我们的梦想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2

又是一个懒散的早晨,打开窗,清晨的丝丝凉意在这个夏天显得特别珍贵,我静静地靠在窗边,随手拿起床边的《月亮与六便士》,借着晨起的阳光,看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原来是和我一样的平凡人,只是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在故事里,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当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就像一幢房子,马上就要结顶了,结果他却说“我要重新造”,从而在别人怀疑、嘲笑、不理解的目光中,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表示无限敬佩。

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奋斗时候的艰苦,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能够忍受安定之后的重新开始,很多人的生活,一旦被打破就会一蹶不振,但是,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主动打破,追逐梦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似乎在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幻想,或者最后梦想也被现实打败了,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梦想,在追逐中是最闪亮的,梦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追逐让我们拥有了更多。

阳光透进来了,我伸了伸腰,又是一个元气满满的早晨,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我也要打破平静,追逐我的梦想,寻找我最闪亮的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3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刘瑜曾如此评价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以高更为原型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用画笔绘画出光辉灿烂的生命。

有人嘲笑他的痴,但我却佩服那追月的勇气。在这个喧嚣的年代,鲜有人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有追逐心灵的超远的勇气,那种追逐诗与远方的勇气。

诗与远方从来都不应该是我们为了眼前的苟且而该舍弃的。王尔德曾呐喊“我不想谋生,我想要生活。”故不论是在玫瑰庄园还是在阴暗监狱,他都不曾沉沦与苟且,他用那心底的美好写下一篇又一篇令人沉醉的故事,铸就了更深刻的灵魂。

亦如那埋头于黄金小巷22号的卡夫卡,其父亲是一名有名的商人,而卡夫卡却放弃了那可以给他带来优越生活的职业,以孤独作伴,以梦为马。《变形记》《城堡》……在这孕育而成,给孤独的送去慰藉。让人即使在物欲时代,也能在意这精神上的锤炼。

但让人为了诗和远方放弃眼前的苟且,又是多么的异想天开,是多么的不真实。可如果放不下,为什么不二者兼得,在这充满物欲的年代,“诗意地栖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某个秋日的雨后,王摩诘登高远望,浅吟此句,心境定是闲适幽静的,暂离了书案,尽管物质上并不富足,但他依然从空明的秋景中找到了精神的闲暇,得到灵魂的超脱。无独有偶,苏子被贬黄州,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但他也未囚于这拮据生活,仍在明月夜里与友人漫步亭中,赏月弄影。由此可见,精神的闲适是不同于物质的闲适,当灵魂足够富足、丰厚,即使物质匮乏了,奔波于生活,人依旧可以觅得精神的栖息地。

荷尔德林的话仍然萦绕在我的耳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所谓 “诗意的栖居” 不就是享受精神之闲暇吗?

同样,“我就要走了,去往茵尼斯弗利岛,筑起泥巴房”,一座湖岛,一间泥房,九排豆垄,一个蜂巢,伴着云雀的拍翅声,叶芝于心中茵尼斯弗利岛获得了灵魂的滋养,享受着精神的闲暇。

当世人都汲汲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何不选择在心中建起这样一座岛,追寻宁静淡泊之境,并于其中体味闲暇之趣,走向生命的自由与舒展。

在物欲时代,诗意栖居。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4

一直以来读完书,就在脑子里随便想想就完了,懒得不愿写书评,所以思绪一直是乱的。

很多时候翻开一本书开始看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有多精彩,于是遇见精彩的时刻内心就有多喜悦。

开篇引入是从艺术家的妻子开始的,读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最重要的人物是她的丈夫,而且整本书的主角似乎都不是艺术家,却又在“我”和与他接触的人说的话发生的事中,让他的性格和形象承现在眼前。这样的设计正是我喜欢的地方,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是用“我”来叙述的,“我”又在书中有趣而真实地分析了各个人物性格和这个世界,我们看的时候会跟着他思考,自己也会去想。谁说一本好书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

看似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却又让人感动、震撼,又觉得神圣。画家对他的理想,艺术追求,从没有失去勇气。从没有人可以真正摆脱别人的眼光看法,不计较得失,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日后真的会给自己带来益处,他真正挣脱了枷锁。一个执念,一个信仰,就是一辈子。他用生命最后的时间,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所知道的秘密,创作、表达在画的世界里,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幅惊世骇俗的画,但又揭不开它隐藏的秘密,因为画家最后高傲又轻蔑地毁了那个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世界。

虽然是外文翻译,我是在读完整本最后看的翻译者导读,他说看到最后热泪盈眶,由此可以看出翻译者翻译时会相当用心,也确实翻译得很好,很多时候词美又贴近中国文化,很多注解也很有意思。但是透过这些依然能感受到原作家不一般的文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与收获范文5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