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心得体会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1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但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欢孔子,孔子的觉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过一把当孔子弟子的瘾。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时空机,我请求他让我穿越到孔子时代,AI博士二话不说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把我收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当时,我是世界第二孝。(因为闵子骞比我还孝顺)。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里呆一天(相当于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来了。但是孝道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还是很孝顺父母。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3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该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4

说到“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是因为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孝敬父母。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对待父母,我们应尊重他们,不应该用伤人的言语对待他们,父母的教诲我们都要接受,因为父母一定是为我们而着想的。

当我们与父母有矛盾的时候,也要耐心的和他们讨论,遇到开心的事情,也要学着去与父母分享,多和他们交流,让爸妈和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孝,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将会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5

“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一本圣贤经典,里面讲了许许多多的关于“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言古风的美文,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虽然《孝经》总字数不足两千,但在中国思想历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西汉开始,这本书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和传唱,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对后世影响的一部文学经典。

“黄香孝父”的事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黄香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每次帮父亲打完水后,都会拿一把扇子,将席子扇凉了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怕父亲晚上畏寒怕冷睡不暖,于是每天都抢先以自己的体温捂热被子,然后才让父亲上去睡。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动人心的孝子啊!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轻轻滑过脸庞。

《三字经》都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讲的是“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孝顺的孔融孝敬长辈,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先让给哥哥们,自己却拿最小的,又是一个孝子值得我们去学习!

看过《孝经》、《三字经》后,我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孝子呢?对比之下觉得我还真不是“孝子”。曾经在一份考卷上有这样一道题,问“孝”的含义是什么?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在生活中,我也没有尽到“孝”道,没有做到常常问候远在他乡的父母是否安好,没有关心他们的工作是不是辛苦,也没有想过他们会不会开心,只顾着自个儿玩乐享受,甚至有时还埋怨父母为什么不像别人家的父母在家里陪伴着自己。

但如今,我明白了。当我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打电话、发信息问我:怎么样啦?去医院没有?今天好点了吗?要不要爸爸妈妈回家陪你呀?从这些充满关心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父母对我那浓浓的爱意和关切、焦急之心,他们恨不得亲自回来照顾我,但为了赚钱养家,为了培养我早日成才,他们不得不抛家舍口继续工作。他们那么拼命地赚钱,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有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所以,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地孝顺父母,关心父母,不在他们唠叨的时候不耐烦打断,而是虚心地聆听着,约束自己的任性不让他们担心。每个父母都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学习上,我要更加努力,加倍努力,现在的我,只能在学习上用更好成绩来回报父母的恩情。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动物尚且如此,人又怎么不能孝道?我们要从小理解“孝”、实践“孝”,将有关“孝”的美文,经典名著吟之,诵之,感之,悟之,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阅读孝经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我是护旗手》观后感及心得7篇

★ 电影《我是护旗手》观后感心得7篇

★ 最新学习弟子规心得五篇

★ 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心得

★ 传统美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fanwen/xinde/4491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