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大家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读书心得最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读书心得最新1
学习就是读书,读书就是读好书,读好书就是读名著。为了丰富这个暑假,不浪费它,我看了一本精彩经典的书——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这本书里有很多小寓言,每个故事都很短,甚至有的只有十几个字,但是在这么短的文字里,却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有一个寓言让我受益匪浅。是“两只斗鸡”。
这个寓言主要讲的是两只公鸡为母鸡打架,一个被打败了,一个被打败了。失败者突然跑到灌木丛里躲起来。胜利者以为失败者害怕了,站在路上大喊大叫。这时,一只老鹰飞了进来,叼走了获胜的公鸡。然后,被打败的公鸡得到了所有的母鸡。
看完这个寓言,我体会到一个道理:——骄傲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恩惠。
学习也是如此。不要让成绩和小胜利冲昏头脑。赢了一场胜利后,不要骄傲自大,准备下一场胜利,直到最后的胜利。否则,你会像赢了这场战斗的公鸡一样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不仅是现在的学习,还有以后的工作,就这样吧:输的有风度,赢的没有骄傲!这样,我们就能做得很好。
初中读书心得最新2
《一千零一夜》,我想这个名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可是谁又真正看懂了这本书呢?
它出自于阿拉伯,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成书于公元8―16世纪。故事形式丰富多彩,真实地反映了中古时代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故事源于有个暴君一天娶一个女子,次日早晨杀掉,后来宰相的女儿主动要求嫁给国王,每天讲一个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感动了国王。所以名为《一千零一夜》。
我想我就是那个傻瓜,花这么长时间去看一本小说书。其实并非我傻,而是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为它神魂颠倒,为它痴迷伫足。
我从中读到了神话色彩和人性理念,充满了风趣幽默气息。比如说《公正的死神》这一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死神是神话人物,而他对好人和坏人却不一样,他对好人是先告诉他让他处理一下后事,而对坏人就是取走灵魂,这多么人性的画面。又比如《狼与狐狸》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和一只狼住在同一个山洞里,一开始还是和平共处,后来因狼仗强而欺负狐狸,所以狐狸最后设计害死了狼,在这整个故事里,两个主人公勾心斗角,作者赋予两个动物人性,也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善有善报,额有恶报。
我从中读到了别出心裁的超人。比如说是,著名的故事――《阿拉丁与神灯》中主人公阿拉丁,一开始,他是一个淘气,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后来他父亲死后仍是一样,并且还不务正业,整天在外混,当他遇到他叔叔时,便展示了他有很大的志气,但是无能力去完成。在他成为神灯的主人后他便开始学习市场经济;当他见到公主后便反映出他的情商过人,和他对爱情、美丽的向往之情;在面对战争他机智勇敢总冲在最前面,面对百姓,他仁慈大方,总是宽容一切;面对皇帝,尊敬谦虚,从不出言以复。在作者面前是一个完美的主角,在读者面前是一个构画十分完整的人,只凭他的各种优点,就可以使他在社会深受大众喜欢。从这些就可以表现出作者文学水平之高,想象能力之强。
我从中读到了文化色彩和宗教色彩,除了具有神话气息外,整本书的个个场面足以表明当时的社会情景,各个地区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各种人民当时对生活的想象,没有哪一个画面不是超出人类想象和理解范围的!而且每个故事都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比如说: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好人有好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等,各个故事以人文化的细节表现出来,也反映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最后,我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一切。不要总认为它只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它的每一个故事,其实作者都在其中用了自己的心血。无论哪一篇文章里都运用了各种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说明手法、议论手法等来突出整个故事的中心,而且故事中还运用大量优美的词句,成为故事的亮点,反映作者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初中读书心得最新3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在这部故事中,记载着各种各样的神奇小说。《一千零一夜》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作者的想象力无比丰富,故事情节十分离奇。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第一次航行。辛伯达带着行李,和一些商人乘船出发,他们路过一个非常美丽可爱,象乐园一般的小岛,于是船长吩咐靠岸停泊。旅客们纷纷舍船登陆,有的搬锅碗烧火煮饭,有的从事洗涤,有的欣赏风景,正当大家流连忘返的时候,船长突然高声喊道:旅客们,为了安全,你们快上船。这小岛是大鱼并非小岛。因为日子久了,堆满了沙土,长出草木形成小岛。现在它已经被火热醒,正在动。旅客听后,争先恐后的上船。有的已上船,有的还没有。那鱼已经动起来,船长不顾被淹人的死活,开着船扬长而去。而我也在海水中,正当快淹死的时候,辛伯达发现身旁漂着一块烧火用的木棒,便随手抓着,伏在水面上,任凭狂风吹打。终于被风浪推到了一个荒岛上,摆脱了危险。就这样战胜了死神,一次又一次地从死神手上逃脱。
第二次航行,遇到了翼若重天之云的神鹰,巨石般的鸟蛋。这是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岛屿上遇到的。那岛上有茂密的深林,种类丰富的野果,灿烂的花卉,声音婉转的鸟雀,潺潺的河渠。美中不足的是岛上没有人居住。旅客停船上岛去欣赏美景。辛伯达身上带有食物,一边吃一边欣赏美景。不知不觉辛伯达就在大自然中睡着了。当醒来时,船长已带着别的商人离开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在岛上。
辛伯达看看四周,内心恐怖到了极点。于是辛伯达爬到一棵大树上眺望,发现一个庞大的身影。辛伯达下了树向他走去,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辛伯达围着它绕了一圈,却不见它的大门。辛伯达测出它的一周共长五十大步。这时,太阳突然不见了,大地一片漆黑。辛伯达抬头向上望去,只见一个身躯庞大,翅膀又宽又长的大鸟。原来是它遮住了阳光,那是一只神鹰。而这又圆又高又大的建筑物是一个神鹰蛋。这时神鹰慢慢落了下来。辛伯达用绳子绑在鹰腿上,离开了那里。可是,又被带到盘踞了好多大蟒蛇,无法攀登的悬崖下。悬崖下有很多发光的钻石。
这里的钻石商为了采集崖底的钻石,利用神鹰的帮助,用羊皮沾钻石的方法。因为神鹰吃荤,它会吃羊。所以它会把羊皮误以为是羊,便把它抓上来。当它发现那是羊皮时就会扔掉,可那时已经到山顶上了。于是辛伯达借此机会成功脱险。
第三次航行遇到了吃人肉的巨人,第四次到了吃人肉的王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作者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主人公的意志力特别坚强,同时也表达了他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愿望。我也要学习辛伯达,也要学习他那种为了追求快乐自由生活而永不放弃的精神。
初中读书心得最新4
当《子夜》的钟声敲响,梦醒。醒过来时却发现,原来自己所梦想的东西只是旧花瓶表面的那层浮华的粉饰,早已斑驳、剥落、烟消云散了……
他本应该是个英雄,只可惜生不逢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注定了像吴荪甫这样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暗淡前途,因而他的'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他始终执着而坚定着:“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是有希望的!”他时常沉迷于对自己的未来的宏大企业的遐想中,尽管最终他失败了,但这种精神不能不令人感动和钦佩。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正如同吴荪甫的遭遇?
胆识过人、智谋出色、怀有远大抱负的吴荪甫,若假以时机,将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然而1930年的半殖民的中国根本无法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环境。外国的帝国主义势力极力打压本国的民族企业,而中国也内杠不断,民族企业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濒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边缘,吴荪甫只能愤愤地骂道:”那红军光景也不过是匪!“
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吴荪甫出众的才干、雄厚的实力也遭到了别人的妒忌。在吴家,杜竹斋便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大蛀虫。他在吴荪甫最为记得时刻,出卖了自己的妻弟,受金钱的驱使投靠了赵伯韬。至此,吴荪甫建立欠打的工业王国的美梦彻底破灭。同吴荪甫比起来,他这是大不义!
读罢《子夜》仿佛正处在那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代。
初中读书心得最新5
往往较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
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务都面临着黑暗或光明的选择。而那是的中华大地,列强鞑虏,,内贼匪患打碎了千年的安息沉寂,也在那时失去了习惯常规的中华大地陷入了无尽的迷惘。
黑夜贪婪地倾吞着一切,包括那就在眼前的光明。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向来是一群以国事为己任的热血豪杰。在飘摇动荡的土地上,硬生生地扎下了倔强的根脉。他们顽强地扎根,顽强地生长,顽强地等待着黎明的曙光……然而黑夜却是如此的冗长,等待到较后,竟才发现,在这块迷惘的土地上,扎了根便等于死亡。
《子夜》开端便是悲情的,刚从乡下到上海的吴老太爷便因为受不了上海灯红酒绿的现代化,抱着他的《太上感应篇》便一命呜呼了。这便昭示了以封建土地主为主的小农经济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走进了坟墓,也为下文吴荪甫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近代的中国,处处充斥着投机,充斥着尔虞我诈。
本想通过自身奋斗,实现工业强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们,在外商,金融界,时局动荡与个人利益四条火线的夹击下,就早已举步为艰,然而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却又异常尖锐。一方面是税收成本加剧而不得不减少的工人工资所引发的.大范围工潮,另一方面是又是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同行间的挤压兼并。
正所谓:“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民族资产阶级在贫瘠险恶的土壤上步步为营。正如书中的工业大亨吴荪甫一样,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们不得不依靠自己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于是从事实业的现款被用于了创造为其服务的金融业,金融业所融资金又被用于投机行业和收购行为,近而导致资金短缺的困境。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终点便是再次回到依靠不可能依靠的金融业的这块土壤。
吴荪甫败了,败在较后时刻的众叛亲离。而中华民族的斗争却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民族资产阶级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淹没在无边的黑夜,而工人阶级所领导的政权却驱散了黑夜,走向了明亮的黎明。
但是,我仍常常会想如果那不是块迷惘贫瘠的土地,那么资产阶级是否会茁壮成长,,是否会改变历史?也未可知。然而在历史的词典里,永远没有如果,就像在“子夜”里永远没有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