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备考中,常识提升起来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学的准确率都不高,这就导致了常识的分越来越低,如果说常识部分我们不能提升上去,那么对整个行测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
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圆明园)
2、“水”字属于哪种汉字构成方式?(象形字)
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乐曲)
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长生殿》)
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文景之治)
6、“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蔡桓公)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李白)
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政治地位)
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
10、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1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
12、成语“白驹过隙”比喻:(时光飞逝)
13、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儒家)
14、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15、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鹅)
16、“美”字最初的含义是:(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17、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文、行、忠、信)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答出特色
关于公务员面试备考,很多小伙伴要么在家自学,要么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已经熟知最基础的面试理论,当然有的小伙伴甚至能够娴熟地区分清楚各类题型,且较为连贯的作答。但是,仅仅连贯作答是较为基础的低层次要求,如何在面试考场上做到反套路,个性化作答就显得格外关键,这也是在考场能够赢得考官青睐获取好成绩的“杀手锏”。
为什么在面试考场上需要个性化呐?因为根据面试实际考务情况来看,考官一整天需要面对大概有25名-30名的考生,他们回答的是同一套题目。毫不夸张的说,很多考生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甚至某些话语都是雷同的。倘若没有个性化,所有考生的作答就是低水平低质量的重复。在考官眼中也像一个个答题机器,内心没有任何触动可言。
第一、外在形式的个性化这里所说的外在形式强调的有四点,核心指的是“做自己”。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不要把自己刻意化身为考生角色,而是像平常面对亲朋好友一样行为举止大方得体。第一是仪容仪表。能够根据自己的特征打造令人舒服的妆容和发型,穿着大方得体,简洁干练;第二是举止礼仪。进场、答题或者退场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规规矩矩不随意;第三是表情自然。眼睛能平视且尽可能兼顾各位考官,嘴角微微上扬,展示亲和力;第四是精气神儿。不管自己是1号亦或全场最后1号,在自己出场时都要保持自信,给考官展示最佳的精神面貌。可以说这四方面是打造个性化的基础,落落大方,展示真实的自我,从这一点上就给了考官较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所谓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并不是说官腔官话,也并不指语言犀利亦或者是故弄玄虚。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浅层次指的是我们要像平常说话一样去表达,带上交流感,甚至也可以真情流露,这样就显得非常接地气;从深层次来说,表达上尽可能规范,某些用语尽可能展示政府工作实务,也可以借用政府工作报告的术语或是保持政治高度,从整体来看,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在逻辑层次上清楚明了,善于运用逻辑词,或每个层次过渡衔接较为自然巧妙,没有痕迹。甚至在表达中还可以做到重点突出,比如“乱象之所以层出不穷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面面俱到导致的冗杂和重点不突出。
第三、内容呈现的个性化做到了外在形式的个性化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还不太够,我们如果想要守擂亦或逆袭成功,最难攻破的就是内容呈现的个性化。很多考生在作答内容上简单剽一眼题目,就开始胡思乱想。在作答内容上因为缺乏深度思考就显得平淡无奇,根本不能彰显考生素质。内容呈现的个性化,看来无外乎就是与题干结合、与生活实际结合、与时政热点结合、与本土省情结合。第一,与题干结合就是关注题干和问法本身,看一看考官在设置题目时有没有给考生提示。比如,群众、居民、村民、贫困户这几个的身份就是截然不同的。在问法上有没有特殊情况,比如活动组织题目问的是你会如何开展、你认为工作重点有哪些或者是两问的情况;第二,与生活实际结合指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解决面试考场问题。比如说解决土豆滞销问题不仅仅可以发展电商,农超对接,现实中也可以与当地的高校食堂结合,延长产业链做到土豆深加工成薯片,淀粉等;第三,与时政热点结合指的是关注现实情况。比如当前是新时代、或者是疫情背景、亦或者是当前所提倡的“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时代主题;第四,与本土省情结合指的是考虑本地的省情省况。
国考行测推理
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一向是考查重点,主要考查题型就是削弱、加强型。但是,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让我们左右为难的选项,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梳理清楚题干的论证主线。我们需要明确整个题目所讨论的话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找到真正能加强或者削弱的选项。
例.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世界上的绿海龟越来越“雌性化”。专家估计,到 2100 年,约有93%的新生绿海龟为雌性。研究表明,决定绿海龟性别的主要因素是绿海龟孵化时周围沙子的温度。如果沙子的温度在28到30度之间,孵化出来的绿海龟雌雄比例差不多;如果温度高出这个范围,那孵化出来的绿海龟大多数是雌性,相反,则大多数为雄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A.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
B.绿海龟是一种由孵化时温度决定性别的动物
C.绿海龟终将无法正常繁殖最后在地球上灭绝
D.温度的持续升高使绿海龟孵化的死亡率增加
【答案】A。解析:这道题是围绕新生海龟未来的性别谈论的,题干的结论是专家的一个预测:到2100年,约有93%的绿海龟为雌性。那么专家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论据是研究发现,绿海龟孵化时沙子的温度会决定绿海龟的性别,如果温度在28到30度之间,孵化出来的绿海龟雌雄比例差不多;如果温度高出这个范围,那孵化出来的绿海龟大多数是雌性。题干问哪个是支持项,我们需要找一个选项证明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会上升。A选项说明,全球的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温度也会逐渐升高,说明孵化时性别受到温度影响的绿海龟会逐渐增多,所以A选项可以加强;B选项描述了温度和绿海龟之间的关系,说明绿海龟孵化性别确实受温度决定,但是我们的题干已经提到了这个内容,B选项是在复述题干内容,无法加强;C选项提的是绿海龟在未来的生存繁衍问题,和题干讨论的性别问题不是同一个话题,属于无关项;D选项谈论的是温度和绿海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与题干讨论的性别问题无关,无法加强。所以,综合四个选项考虑,正确选项是A。
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做可行性推理题目时,我们应该梳理清楚论证主线。首先要找到题干中的结论,接着在结论附近找到论据,明确了题干的推理过程,再去分析选项。分析选项时重点看选项对题干的作用,如果能够使题干成立的概率上升,就是支持,使题干成立的概率下降,就是削弱,像上题中的B项重复题干的选项并没有影响题干成立的概率,是不能支持的选项。
想要把选项分析清楚必要的前提就是把题干梳理清楚。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备考中多加练习,多加分析,对题目论证主线有更好的把握,从而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