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中,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可能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很多同学认为这个部分考查范围太广,无法抓重点,也找不着门路,所以就干脆放弃。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备考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备考指南
首先,必须先熟悉题目,了解考情,近5年国考的考情需要深入了解。我们要学会运用每年的考试试题,从每年的考试试题中去把握命题规律和常考知识点,通过试题来把握出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复习、去积累知识。同时在做试题的时候不仅仅要看正确选项,也要多关注错误选项,通过错误选项来进行常识积累,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几年的国考试题来看,很多时候都会把之前试题的错误选项换个方式来继续出题,所以积累这些错误选项的相关知识点有时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在了解了考情之后,就是要系统地复习了,常识判断最容易考察的就是积累了,提到积累很多同学放弃了,因为几千题一听就觉得遥不可及,做不到,考不到的感觉。但如果分门别类地来做就会好很多,法律部分、文学、科学、历史等来学习。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近半年的国内外大事,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
再次,就是掌握做题方法,做题时候不要盲目。虽然说常识判断考察内容广,涉及科目较多,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快速做题的方法,有章可循。基本常识法:根据比如基本常识进行解题。关键词法:先浏览一遍题目,然后返回题干屏蔽干扰信息,快速找出关键词,找到答案中对应的词,这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最后就是查缺补漏。 此阶段必须做到两件事:第一、回归旧题,翻看错题。第二、夯实基础,牢记答题思路,掌握考试知识点。对曾经做错的题目,对掌握不牢及易错的知识点要留意、消化,有针对性地突破知识盲区。
科学备考对于提升行测成绩大有裨益,希望大家努力前行,收获美满!
技巧分享:守疫情防控最后一关
【背景事件】
据北京警方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自4月25日以来,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目前,该公司已被立案侦查,法定代表人等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试题模拟】
变异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快,多地出现感染病例,多地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在这其中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弄虚作假,严重影响防疫大局受到属地机关的严重惩处。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表明对相关机关部门对违规违法检测机构处罚的认可。
在疫情防控紧张严峻的当下,核酸检测作为防疫防控的唯一核验手段本就应该严谨,却为了贪图小利,通过出具“假阳性”报告、稀释试管检测等方式弄虚作假,严重干扰真正检测事实,可能会让之前防控等努力付之一炬。监管部门对其实施的惩罚措施及时制止了这种违规违法行为,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阐述支持相关做法的理由
(1)通过对违规违法机构的处罚落实并强化疫情防控制度,同时在这其中发现并修改制度中的漏洞,利于强化后期管理。
(2)这种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违规违法机构是一种惩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一些可能心存侥幸的检测机构是一种警告,能够起到警示作用,用于规范检测机构的流程与操作。
(3)政府机关的这种及时惩处,体现了相关政府机关的执行力,强化了政府公信心,给群众打了一针强心剂,提高对政府防疫防控指挥的信任。
三、进一步的做法
(1)政府疫情防控部门对之前出现问题的漏洞开展自查,对问题探究发现漏洞,邀请专家讨论共同制定出台更为规范合理的防疫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认真做好对核酸检查机构新制度的宣传解读工作,并将新制度通过简化易懂的文字和漫画向广大群众宣传,公布监督热线电话,欢迎群众媒体参与监督。
(2)检测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通过自身规范,强化责任主体意识,落实责任到人,与政府部门一道制定更为规范人性化的检测流程与标准,并严格执行。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承担起维护社会疫情防控之责,把好防控最后一关。
(3)群众、媒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监管。发挥社会监管作用,鼓励群众、媒体参与社会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防控中的问题,群众、媒体通过合理合规的热点、邮箱等渠道进行问题反馈、举报。同时也要做好防范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的措施,鼓励群众正确渠道反馈问题。
掌握3招阅读技巧
一、熟记申论要素词和衍生要素词
众所周知,申论要素词大致分为:表现(成绩、问题)、原因、影响(意义、危害)、对策。如果看到这些要素词出现在材料中,就得告诉重视,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些要素词出现的地方就是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