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1923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广东鹤山人,祖籍浙江金华。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笔名任溶溶, 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10篇,欢迎阅读!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1
2016年5月的一天早上,任老昏昏沉沉起不了床,被迅速送到华山医院。随后,任老就被医生要求时刻戴着吸氧面罩。任老属猪,他写过一首诗《我属猪》。没想到,这下真像猪八戒了。即便带着氧气面罩,任溶溶也没闲着,他在病房里找到一张病号饭的菜单,在上面写东西。同病室的病友、昔日的朋友、有趣的往事、美味的佳肴。在三个月的住院期间,任溶溶不停地写。
任溶溶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他的诗歌和散文,绝大多数是取自于生活。住院期间,任溶溶发现同病房的一位病友胃口很好,于是写了一首诗《老爷爷,九十九——记医院里一位老病友》,诗里描述:老爷爷/九十九/身骨硬/好胃口/早晨一个蛋/吃一大碗粥/中午两个大馒头/再加两块红烧肉/晚上一碗烂糊面/呼噜呼噜吃进口。
还有另一首诗:《各吃各的骨头》:隔壁一只猫/我家一只狗/这只猫和这只狗/它们是一对好朋友/狗请猫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啃不动/猫请狗吃它心爱的鱼骨头/狗吃不来/于是狗还是啃它心爱的肉骨头/猫还是吃它心爱的鱼骨头/它们各吃各的骨头/它们还是一对好朋友。
这首诗入选磨铁星球2022年5月出版的《任溶溶画本系列·童诗篇》中。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2
任溶溶是广东人,出生在上海,5岁时他随父母回广东,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任溶溶特别怀旧,尤其怀念教会他品尝美食的四公,怀念爸爸妈妈回上海时留给他的留声机……这些记录了小时候在广东、上海吃到的各种美食,以及他身边可爱的亲人朋友的散文,在《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篇》中,有多篇作品入选。
任老一辈子爱吃,广东的腊味饭、潮州菜、荔湾艇仔粥,上海的本帮菜、面馆、菜饭,还有北京的涮羊肉和全聚德,都是任老笔下的美食。在这套书里,他用美滋滋的笔调写的是美食,读者品的却是深深的感情,和潇洒恣意的人生。
任老爱听戏曲,他每天通过平板电脑收看粤剧和京剧。在这套散文集中,《在天蟾舞台看戏》《看京戏忆旧》《我是怎么迷上京戏的》《看到梅兰芳》《杨宝忠的胡琴》《金少山的嗓子》《初识谭元寿》等篇目都是任老回忆自己痴迷戏曲的故事,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可爱的老人,在戏曲中,他摆脱了“八戒”面罩,捕捉着词曲中的诗情画意。
他用快乐魔法,点亮了这个平常的世界
任溶溶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他一生快乐,拥有童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拥有一个无比幸福的童年。在这两套任溶溶画本系列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位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着迷于读书,愿意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他享受着家人的呵护疼爱,从私塾里跑回家也不会受到责备……正是这些闪着光的幸运和爱意,让任溶溶一生备受滋养。
任溶溶说:“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我喜欢随便聊天,我用的文字也是大白话。”任溶溶创作诗歌和散文,就是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来讲故事。他的文字看似都是大白话,但大白话有深意,有诗意,是最高级的一种表达。
任溶溶有一首儿童诗,题目叫《下雨天》,这首诗讲述了在下雨天坐飞机,起初外面天昏地暗,像世界末日一般,但是几分钟后,飞机穿过云层,却看到外面晴空万里。在诗的最后,任溶溶写道“大雨倾盆时候,你也不妨想想:就在你头顶上面的上面,依然有个太阳。”任溶溶善于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生动的哲理和诗意,读他的散文和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平平常常的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这么有趣。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翻译界大部分人都在翻译《牛虻》《斯巴达克斯》等革命作品。任溶溶擅长英文和俄文,又偏偏最喜欢翻译儿童文学,他因此成了全国少数几个专门翻译儿童文学的当家人。《任溶溶评传》一书中介绍:“在解放后的17年中,全国的翻译工作者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共426种,而任溶溶一个人的翻译就达30多种,约占翻译总量的8%”。
“出版社常常到年底了和我商量,说创作的书不够,翻译的书再多加几种,所以翻译出的书很多。”任溶溶说,当时原创作品太少,直到《人民日报》出了篇社论,希望文学界多写儿童文学,老舍等一批老作家们开始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情况才稍稍开始好转。在出版社无限渴求原创作品的背景下,任溶溶早期偶然的创作,竟然成为出版社趋之若鹜的佳品。
当时,作为出版社编辑的任溶溶经常要往少年宫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本来讲的都是翻译故事,没想到讲得多了,竟然自己头脑里也跑出了一些故事。后来那篇被看作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4
1962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停止了翻译苏联作品,“中苏吵翻后就什么都不出了,最后是没书出了,就出些朝鲜的,越南的,他们也没什么儿童文学。”
接近“失业”的任溶溶只好“改行”搞创作,之前的“即兴”变成了“专业”。“从翻译儿童作品到写,我是熟能生巧了”。这一时代逼出来的改行,让任溶溶给几代人留下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和形象,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之外,他还写出了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小波勃和变戏法的摩莱博士》《人小时候为什么没胡子》,儿童诗《我抱着什么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大量优秀作品。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
可连我都莫名其妙:
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
忽然又会变得很小。
——任溶溶《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任溶溶很多的创作都在写他小时候的自己。最典型的就是儿童诗《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诗里面说爸爸、妈妈要到普陀山去了,说孩子你太小了,不能去,等到要走了,他们又说,你现在大了,应该在家帮奶奶做点事。这种事现在哪儿都会发生,但也是我小时候真实的事情,我当时真是想不通。”
“小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是社会变了,生活情况变了,小孩子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他说。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5
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任溶溶2022年9月22日晨在沪离世,享年100岁。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几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他们一个做什么事都丢三落四,一个开口就是“不高兴”,给无数孩童带来了欢乐。这对“活宝”的父亲(创作者)就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编辑家任溶溶。
任溶溶创作有《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土土的故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翻译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普希金童话诗》等。几十年来,任溶溶创作、翻译的童书作品数百种,在国内销量远超千万册。
2022年5月19日是任溶溶的百岁生日。当时,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向任溶溶致贺信,代表中国作协向任溶溶百年华诞表示祝贺,并委托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进行慰问。
贺信指出,任溶溶学贯中西,童心永驻,八十载笔耕不辍,在儿童文学翻译、创作和出版领域成就斐然,为儿童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任老精通英、意、日、俄等多种语言,译作洋洋大观,把《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夏洛的网》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带到了中国读者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精神成长,也为众多创作者开启了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中国翻译协会曾授予任溶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正是对任溶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最好赞美。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6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出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在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初,他经常需要用到笔名,那时恰逢女儿出生,喜不自禁的任溶溶索性将女儿的名字拿来用,随着署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任溶溶”也成为他和女儿共有的名字。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1923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职于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1952年任职于少年儿童出版社,1973年任职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任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
任溶溶常说,自己走上儿童文学翻译、创作之路有点偶然。1945年,他翻译了土耳其的一篇短篇儿童小说。1946年12月,《儿童故事》月刊问世,他有位在杂志社当编辑的大学同学,请他帮忙翻译点儿童文学作品,从此走上专业之路。
在一家外文书店,任溶溶看到外国迪士尼出版社的儿童读物装帧和插图非常漂亮,被深深地吸引,买来一大摞外国儿童读物。在色彩斑斓、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世界里,他流连忘返。从此,除了每期为《儿童故事》奉上几篇译作外,他又自译、自编、自己设计、自费出版儿童读物《小熊邦果》《小兔顿拍》《彼得和狼》《列麦斯大叔的故事》等。
任溶溶说:“我从事儿童文学是偶然,但是现在想来,我没有搞儿童文学之前,我一生的道路似乎就是准备搞儿童文学的。”
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特别爱看滑稽电影,像卓别林、劳莱和哈台,他都非常喜欢,总之是爱看笑的东西。此外他爱读书。“我小时候最爱的书,现在想来就是《济公传》。我对《济公传》特别喜欢,因为这个人本领大,滑稽,专门捉弄坏人。我还喜欢看《七侠五义》《小五义》等武侠小说。”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7
任溶溶具有语言天赋,英语、俄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甚至世界语都不在话下。从事文学翻译80年来,他翻译过伊索、科洛迪、安徒生、普希金、马尔夏克、马雅可夫斯基、盖达尔、巴里、格雷厄姆、罗大里、特拉弗斯、达尔、林格伦、凯斯特纳、洛夫廷、米尔恩、怀特等作家的作品。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彼得·潘》《杜利特医生故事全集》等,能被广大中国小读者所熟知,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全国的翻译工作者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共426种,而任溶溶一个人的翻译就达30多种,约占翻译总量的8%。后来他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时,最多曾一年编辑翻译作品40种。
20世纪50年代,任溶溶翻译的苏联文学作品佳作迭出,从俄文翻译而来的意大利作品《洋葱头历险记》令小读者爱不释手;《铁木儿和他的队伍》《一年级小学生》等译著也受到读者喜爱;而《古丽雅的道路》更是以励志题材成为年轻人争相阅读的书籍,该书于1953年3月一经出版,立即激起读者强烈共鸣,7个月后的印数接近50万册,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鸥》等苏联文学作品一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代表作,曾被翻译成两百多种语言,匹诺曹的形象为全世界小朋友所熟知。之前,中国也出版过数十个中译本,但大都是从其他语言转译。任溶溶翻译的《木偶奇遇记》是国内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的唯一中文译本,流传最广,也成为任溶溶最为满意的译本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任溶溶开始有意识地将安徒生奖获得者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经他的传播,林格伦、凯斯特纳、德琼、杨松、克吕斯、罗大里、格里珀等安徒生奖得主逐渐被中国的读者了解和熟知。尤其是对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孜孜不倦的翻译工作持续了任溶溶的一生。2005年初,任溶溶花一年多时间重新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个版本获得了时任丹麦首相的亲自授权,是国内唯一取得丹麦女王捐赠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专用基金经费资助出版的图书。这部童话全集的出版,在促进中国丹麦文化交流和推进我国童话创作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和独特价值。全套《安徒生童话全集》字数近百万,难以想象当时一位年届耄耋的老人,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的。
说他译作等身毫不为过。《任溶溶译文集》于2021年4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二十卷,收录任溶溶翻译的全球近四十位知名作家的八十余部作品,文集总字数近千万字。任溶溶的翻译作品语种多,数量大,最重要的是,他以高质量的翻译为当代儿童文学提供了众多经典译本。其译文通俗易读,亲切幽默,富有感染力。任溶溶曾如此表达初心:“我翻译许多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读到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乐,享受好的艺术作品。”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8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1923年5月19日出生于上海,广东鹤山人,祖籍浙江金华。1945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职于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1952年任职于少年儿童出版社,1973年任职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任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1942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45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翻译工作。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任溶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70年,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广受读者欢迎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等作品。童诗《没有不好玩的时候》等收入小学语文教材,受到当代少年儿童的喜爱。晚年多写散文,有着“掌故散文”冲淡平和的韵味。任溶溶从事文学翻译80年,翻译过伊索、科洛迪、安徒生、普希金、马尔夏克、马雅可夫斯基、盖达尔、巴里、格雷厄姆、罗大里、特拉弗斯、达尔、林格伦、凯斯特纳、洛夫廷、米尔恩、怀特等作家的作品,构成了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译介和发展的重要脉络。《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彼得·潘》《杜利特医生故事全集》等经典作品,经他译介后为广大中国小读者所熟知。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9
改革开放之后,整个出版环境为之一新。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任溶溶没有回到少年儿童出版社,而是开始在译文社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与此同时,进入中年的他也迎来了翻译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他首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意大利文的《木偶奇遇记》直接翻译成了中文,他的翻译版本成了这本书流传最广的中文版本。他还重新拾起安徒生童话,在丹麦首相哈斯穆斯的授权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摆上了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的书店,成为了惟一的官方中文版本。
在出版界日益开放的30年中,任溶溶翻译了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等十部重要作品,英国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女巫》等小说,还有《彼得·潘》《假话国历险记》《柳树间的风》《小飞人》《随风而去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小熊维尼》等让无数中小读者都喜爱无比的经典童话,直至最近几年,年过八旬的他还在翻译一线上耕耘,翻译了《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畅销儿童书。
不过,他并不喜欢现在大红大紫的《哈利·波特》,“我只喜欢第一部,后来全是讲和妖魔打来打去觉得没意思。不过我不喜欢它不代表我否定它,还是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现在,不断还有出版社请任溶溶翻译,“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译了。”翻译了一辈子,86岁高龄的任溶溶终于说。
另一方面,他也很担心现在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情况。“外国儿童文学我感觉比较稳定,每本童话书看下来都很自然,没有什么很怪的,但我们国内的一些作品看着感觉很无厘头,变动得很厉害。”
他说自己创作其实并不容易,尽管儿童文学看起来很简单。“你得站在小朋友的立场上,不仅得让小朋友看得懂,还得动点脑筋。”
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了,而任溶溶却不大赞成“返老还童”等说法,“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说。
2022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个人事迹篇10
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普希金童话诗,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的儿童诗,叶尔肖夫童话诗《小驼马》,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古丽雅的道路》、《铁木儿和他的队伍》等小说。
人们从任溶溶的译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作家、作品,得到了可贵的借鉴。任溶溶从事翻译的态度严肃、认真。他翻译的作品都经过慎重的挑选和周密的考虑。它们或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或在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对小读者有益,而且也能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起促进作用。
任溶溶十分注意在译作的文字上下功夫。他的译文通畅易懂,既忠于原作的精神风格,又注意汉语的规范化。他在儿童诗的翻译方面,更有造诣,十分传神,不仅保留了原诗的内容、结构、意境,而且力求切合中国儿童的特点和理解水平,并尽量使翻译过来的诗句也有格律,以便读之上口,为小读者所乐于接受。他翻译的诗歌,对中国儿童诗的发展,不论在题材上或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