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周永开同志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如一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欢迎阅读!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

周永开说:“我这一生就是一个‘小’字:我生活那个地方是个小地方,我这个人物是个小人物,我做的事情也是些小事情。我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得共产党,我啥子都干不成。”

明明干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可周永开却一个“小”字轻描淡写,无不体现一位老党员的虚怀若谷。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入党76年来,“永远跟党走”成为周永开恒久的信念,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中。

自从2019年周永开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后,他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反而更加勤勉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一定要发扬伟大红军精神,使每一个人在____领导下,把宏伟蓝图化成实际行动。”虽然年逾九旬,在所住的小区院坝、在达州的廉洁文化基地、在达州市纪委的小礼堂……周永开还在为干部群众宣讲____。“仅仅在2020年,周永开就讲了十次党课。”达州市纪检干部李兰说。

离休28年,周永开一直坚持讲党课,就是希望教育引导人们始终坚守初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对于忘掉初心、丧失党性的人,他就会斗争到底。在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任上,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扳倒李作乾”。

这是当年轰动全国的要案。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但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和上级要求后,原达县地区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顶着极大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对他(李作乾)的处理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切事实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后,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2011年,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他出资近万元,先后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錾刻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7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

同时,周永开还与另一名老党员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完成了一部《共产党宣言》长卷。该卷长90米、宽7.1米,同样寓意着对党的拳拳感恩之情。

“时间过得很快,以前常走的山路,现在走不得了,但是一个共产党员心中的信仰之路,我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周永开说。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

1991年离休时,周永开已63岁。“为党工作不离休”,他决定去达州万源花萼山为群众做一些事情,带领百姓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如今,花萼山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周永开说。

周永开为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后来才知道是9个群众抬着滑竿,走了七八里山路,把我送到了医院,救回了我的这条命。这使我更加明白:我们共产党人只要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

在达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武先看来,周永开身上最难得的是,虽身居高位,却为民情怀不减,共产党员本色始终不变。

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地处花萼山深处,村支书项尔方与周永开打了20余年交道。在守护花萼山过程中,项尔方很“怕”周永开。

彼时的大巴山,小路走不通,大路又没有,只能沿着一条小河沟进出村。村民出村卖东西靠肩挑背磨,早上4点出发,晚上8点才能回到家。周永开看在眼里,放出话:“不让花萼山人民看上电视、坐上车,我就去跳玄天关。”

但要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路,当年30多岁的项尔方想都不敢想。他跟着周永开三进达州,为村道争取到启动资金。修路缺资金,工程修修停停,周永开又把时任万源市长请到山里体察民情。2004年10月,项家坪村终于有了一条通村硬化路。同样在他的强力推动下,项家坪村于2007年通电,摘掉了达州市“最后一个无电村”的帽子。

项家坪村村干部杜成柳,当年只有十岁。但在与周永开接触过程中,让杜成柳记忆最深刻的是,常常听到周永开叮嘱花萼山的干部:千难万难,有党的领导就不难;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众就力量无边。

“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时,为了解决农村群众生活困难,发展生产,他60%以上时间都在农村,还带头‘当农民’,在群众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8个多月。”了解周永开的达州市纪委退休干部李仕德还告诉记者,周永开离休后,省吃俭用,每月拿出一半工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每次上花萼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他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的贫困孩子上学,请放映员到山里给孩子们放电影,带孩子们到达州参观学校、看飞机,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4年,周永开回到巴中母校化成小学。在校园散步时,看到操场角落孤零零地坐着一名学生,便仔细询问老师这个学生的情况。在了解到该生因为家庭条件非常差而自卑时,周永开给他打气说到:“人穷,但志不能穷。”从那年起,每年开学,学校都会准时收到周永开寄来的用于资助这名学生的3000元钱。

不仅如此,周永开还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党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许多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来,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长时间蹲点护林,一次在翻山越岭时不慎跌倒摔成重伤,住院治疗几个月才康复。以前500多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被华山松和漆树等装扮得绿树成荫,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实验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风林”与腊梅,是周永开最魂牵梦绕的美景。今年,周永开先后两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树……

背影过后,人们不禁感慨,周永开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了他当初“把绿色还给大山”的铮铮誓言。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4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接济,早已数不清次数。每次上山前,他还要动员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小学、奇章中学,周永开还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2018年,他再次捐赠奖学金10万元。

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多年来,周永开生活俭朴、省吃俭用,没给老伴买过一件首饰,没给儿女送过一件礼物。家里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儿的老革命,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

至今,周永开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是仅有的一部小电视和一台挂机空调,才使房间里有了点现代感。屋里最多的是书,老两口从不给自己添置家具。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孙女周婧回忆,2005年,市里搞政策性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爷爷可以第一个选,但他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

几十年来,周永开以身作则,树立优良家风,不为家人谋私利。上世纪80年代,组织部门拟提拔他的老伴吴应明为副县级干部。时任达县地委副书记的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影响党的形象。”

对周永开的严格治家深有体会的孙女周婧介绍说:“每到年终,爷爷都要问我,‘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

“每年初,周永开都要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作总结表彰。”市纪委退休干部杨祚德同周永开在一个退休支部,他告诉记者,“周永开在会上提要求讲纪律,表现好的,颁奖,这个奖叫‘家魂奖’。”

如今,周永开还不时梦回花萼山。“那里野生腊梅连片成林,隆冬季节傲霜斗雪,在悬崖、峡谷怒放。”酷爱腊梅的周永开说,“做人要像腊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2022周永开同志优秀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

四川达州,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绿树葱茏,呈现一派盎然生机——一位老纪检监察干部种下的“清风林”和整片森林融为一体,共同守护着长江上游重要的水系。这位老人叫周永开,今年91岁。曾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他,离休后28年不改为民本色,在花萼山带领乡亲们植树护林。

虽然时值盛夏,但看完老党员周永开的先进事迹,花萼山深处一簇傲霜斗寒的腊梅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一阵扑鼻的清香仿佛就在鼻尖。这就是先进力量的感召,而这份感召源于几十载光阴对初心的印证。

什么样的花儿可以永不凋零?什么样的花儿可以永葆活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在周永开老前辈的身上,我找到了其中一种,那就是初心之花。

让初心之花永远盛开,需要一颗“好种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让年幼的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共产党队伍,“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还帮我父亲戒掉了鸦片......”从此小小的心中孕育下一颗革命的种子;17岁入党,和党旗一样鲜红的,是周永开的革命丹心。“一生追随党”“做群众的模范”,年少时的誓言成为了毕生的追求。

让初心之花永远盛开,需要一方“好土壤”。人民立场是最好的立场,矢志为民才能扎根人民,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永葆生机。伟人曾把党和人民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周永开曾亲身体会出“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离休后的周永开自愿当起了花萼山的“守山人”,感召山民“不砍树、不打猎”,最后村民们加入了义务护林员队伍,和周永开一同筑起花萼山的“绿色长城”。

让初心之花永远盛开,需要一副“好风骨”。铁骨铮铮才能让初心之花经得住风雨的考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永开一生酷爱腊梅,做人也像腊梅。对自己很吝啬,一生节俭,至今仍住在80年代的国家分配房里;对群众很慷慨,他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在建党98周年之际,拿出节省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交党费;对家人很严格,树立优良家风,不为家人谋私利。

青山常在,初心不改。91岁高龄的周永开虽然上山的次数少了,但花萼山会永远流传他的事迹,化成小学的孩子们会记得一位老爷爷曾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初心的种子,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盛开出灿烂的花。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