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局限于人类追求自己的实际目标所进行的日常行动,而是显示了人类参加到一种宇宙韵律中来,这种韵律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证明其自身的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1
书店还没有开门,一个瘦小的孩子已经等在书店门口了。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一双闪着智慧的大眼睛,他苍白的脸色显示出营养不良,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书店门前有一大排台阶,为了增加一点热量,他便一级一级地从台阶上跳下去又跳上来,慢慢地,身上感到暖和一点了。来往的行人看见这个小孩在台阶上跳来跳去,都很奇怪地看他几眼。
这个小男孩名叫海因里希?伯尔,是小镇上伯尔木匠家的第八个小孩。他是这个书店的常客。每天一放学,他便往书店跑。节假日,做完父亲交给他的活,他几乎整天泡在书店里。可他只看不买。书店里的店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也从不阻止他,让他尽情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一来新书,书店里的店员还会向他介绍。
终于,门开了,小伯尔第一个走进了书店。他很有礼貌地向书店里的店员阿姨问好。阿姨热情地问他:“小伯尔,今天想看什么书?”
“《格林童话》还没有看完呢。”小伯尔熟悉地走到书架前,拿起那本《格林童话》便急切地翻看起来。
小伯尔眼睛发亮,紧紧地盯着书本,全神贯注地看着。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了。《白雪公主》中7个小矮人有趣的生活,机智的谈话逗得他轻声笑了起来。他心想:7个小矮人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从来不会饿肚子,也没有人欺负他们,我要像他们一样该多好!他看到7个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又深深地被他们善良的行为打动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慌忙用手擦掉就要流出来的泪水,生怕被别人看见。
小伯尔被书迷住了,忘记了时间,可肚子并没有忘记时间,这时“咕咕”地叫了起来。小伯尔才想起父亲要他吃了中饭后给教堂送雕像的事。他很不情愿地放下书,拔脚往家里跑。
小伯尔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专门给当地的教堂雕刻一些手工艺品。父亲每天都要让小伯尔给教堂送一次雕像,再把钱带回来供一家人吃用。每次父亲都要留给小伯尔一点零钱,让他第二天上学时在路上买面包吃。
小伯十分爱惜他那少得可怜的钱。他每天买一个最小的面包吃,把省下来的钱很小心地放到一个铁罐里,再把铁罐藏在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小伯尔决定存了足够数量的钱以后,就去买一本他最喜爱的书。
然而,小伯尔的这个计划不得不改变了。星期一在学校时,老师宣布为了让同学们开阔视野,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他要在同学中开展一项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拿出几本课外书来,大家交换阅读。
小伯尔这下可着急了。他连一本自己的课外书也没有。到时,同学们都有书交出去,唯独他没有,那多丢脸啊。可他铁罐里存的那点钱还不够买一本书呢。怎么办呢?又不能向爸爸要钱。爸爸每天从早到晚地干活,挣来的钱只够一家10口人吃用,不可能再有多余的钱给他买书。如果每天能多存一点钱,那他很快就可以买到一本书了。要是把所有的钱都省下来,他两三天以后就可以买本书。对呀,何不把买面包的钱都是都省下来,这样,两三天后一本崭新的书就是他的了。
想到几天后他将拥有一本自己的新书,小伯尔不由得兴奋起来。
下午,送完货回来,爸爸又给了他一点零钱。他把那个小铁罐拿出来,把钱一枚枚地放进铁罐里,又小心翼翼地把铁罐藏起来。
晚上,他躺在床上,便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他已经有了多少钱,还要多少钱才能买本书,慢慢地,他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在梦里,他有了很多很多的新书,一会儿看看这本,一会儿又摸摸那本,他不知道看哪一本才好。他在梦中想:这么多的书,我怎么看得过来呢?让那些没书看的人都到这儿来看书吧。于是,就有很多的小朋友到他这儿来看书。小朋友们拿着新书,大家都很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小伯尔便向房间四周打量:“我的书呢,我的书到哪儿去了?”房间里空空的,一本新书也没有。他才知道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想:总有一天,我会有梦里那么多书的。
上学路上,他又经过那个面包坊。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
面包坊的老师看见他走过来,亲切地招呼他:“小伯尔,今天想吃什么面包?我这里有奶油面包、火腿面包,还有新来的葡萄夹心面包。”
小伯尔真想吃一个香喷喷的面包,但他喜爱的新书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个谎:“谢谢您,我已经吃过了。”说完,他拔脚跑了起来。他想赶快离开这儿,逃离那阵阵香味带来的巨大诱惑。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数学题,可小伯尔的肚子在唱“空城计”了。早上没吃面包,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小伯尔在心里说:“肚子,你别叫了,我要买一本新书呢。等我把新书买回来,一定把你喂得饱饱的。”
就这样坚持了三天,他终于存够了买一本新书的钱。他把铁罐里的钱倒出来,仔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足够买一本新书了。”他自言自语道。他把钱又放回铁罐中,抱着小铁罐朝书店走去。
来到书店,他大声地对书店里的店员说:“阿姨,我要买一本新书。”
店员奇怪地看着他,说:“孩子,你有那么多钱吗?”
“我有,阿姨你看。”说着,他把小铁罐高高地举了起来,摇了摇,铁罐里的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哪来那么多钱呢?”店员不相信似的问他。
“我省下来的面包钱呢。”
店员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孩子。”说着,她便去书架上拿了小伯尔最喜爱的《格林童话》。
买了新书,小伯尔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把新书紧紧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回到家里,他找了一张牛皮纸,小心地把书的封皮包起来。他把新书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闻着书页中散发的油墨芳香。“这本书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书了。”他有点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语着。晚上他把新书放在枕头底下,美美地睡着了。
长大以后,爱书的小伯尔终于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2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阶前草不除”:乐的是那个情调,痴迷沉醉于其中。不读书,于别的,也能痴迷沉醉,也能“乐”。
说读书乐,是百般地劝不爱读书的人读书,从“不读书之乐”那儿拉过来。乐在自愿。被迫读书绝不乐。有几分强迫有几分不乐。小学要实行快乐教育,大人一样。
职业性读书不乐,因为不爱读的书也要读,坏书也要读。不读怎么知其坏?其实读一两页就知道了。
为了职业(或曰饭碗)读书自然也不乐,比如组织大家自愿读什么指定的书,被迫自愿,是被迫还是自愿?要支出时间,支出好心情,却无收益。
原来有所收益才有乐,就是尝到甜头。读书之乐,就是读书的甜头。各人各读所爱读之书,各有品味,“甘苦自知”,各乐莫读书之乐。
别人我不知道,我小时候赶上留的作业不多,多有闲暇,可以读书,即所谓读闲书。
租来的武侠小说,锄强济弱,侠肝义胆,不但有报仇雪恨之心,而且有手到擒来的本领;言情小说,悲欢离合,柔情缱绻,历经波折,终成眷属。
还有“新文学”,小说散文剧本诗歌,中国人写的,外国人写的,大人世界之所有,孩子世界之所无;就是童话、寓言,也是别开生面,使我见到生活中少见之奇,《爱的教育》使我见到生活中少见之爱。
书给了我所没有的,几乎开辟了另一个世界。
我买过专供教师用的教案资料,老师哪一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我就先知道了;我买过小学生范文选,发现有些入选之作平平,于是信心大增(可见不是“取法平上”,自幼便没出息)。
后来发现《辞源》,有目的地查检,无目的地翻翻,有问必答,无师自通;而且连类旁及,顺藤摸瓜,相关条目,互为补充,那豁然开朗的快感,不下于后来按烹调手册做出菜莱,按医疗手册治好小病。
如果这叫读书乐,一由有闲,二由无奈。严冬醋暑不得出门,动乱只能闭户,尤其是亲朋交往形同禁忌,唯有面对古人卧游山水。既是解闷,也是休息,甚至可以得到激励。
随着年龄与世事,所读书的范围品位自有变化;而其中的乐趣,大抵不出早年的体会。只是围绕着读书,有许多不乐:书到“读”时方恨少,有的被抄了,有的“处理”了,有的被人借去未还,有的想买买不到。
这是读书外的不乐。读书之内也有不乐。“读三国掉泪;为古人担忧”。小学时读刘云若《旧巷斜阳》,落马湖雏妓的命运撼人心魄,至今难忘。不唯不乐,抑且痛苦。从书上知道了世上疮痍,人间涂炭,明白了生死与沧桑、常情与悖论,许多事并不容易明白。也弄不清这是审美的愉悦,还是智慧的痛苦?
读书乐属于爱读书的人,虽苦犹读,才是真爱读书者,所谓书痴,痴于书,殆亦痴于人事乎?
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3
高尔基曾在《童年》这部书上提起:“我的童年好像一个蜂房。各种平凡的人好似蜜蜂一样,把各自的生活知识和体验当作蜜蜂一般送进蜂房里。他们从方方面面毫不吝啬的滋养着我的心灵。”
我的成长也是这样,各个伟人不停的把他们所悟出的知识与经验凝结成一滴滴蜂蜜送给了我,并不停的滋养着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思想。
在成长路上,学习问题是我目前所遇的最大问题,伟人们就用自己一点点的经验。告诉并教会我如何面对学习上的问题。
当学习遇到挫折时,我变得一厥一振,陈毅在这时对我说:“人就是要有顽强表现自己的精神。”李政道也鼓励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听着他们所说,我又找回了属于我的自信和顽强的精神。
考试考得不理想时,富兰克林帮我找出了原因:“一个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败无疑。”这让我知道在学习中要对自己的能力充分信任,在成功之道作出积极努力。
当有题目不会做时,准备放弃时,巴斯德悄悄告诉我:“告诉你我成功的奥秘吧我唯一的能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居里夫人也批评道:“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两句话不仅让我学习中找到了答案,还让我明白了刻苦学习与钻研的可贵精神。
我的成长路上,有伟人滋润,有伟人相伴!
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4
诺贝尔文学奖是1901年设立的,至今已有113人获得了这份荣誉。莫言于2012年成为首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现在已经59岁了,他原名叫管漠业,从小就迷恋读书,他对书的痴迷程度,用一般词是形容不了的。他很小就会用新华字典查生字,读小说,常常为了读书而忘记放羊。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头碰到了一个马蜂窝,几十只马蜂蜇伤了他的脸,眼睛肿得只能睁开一条缝了,还坚持阅读。为了找书看,莫言曾经帮人推磨换书来读,我觉得莫言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方式和不怕苦的精神让人钦佩。
莫言读书很有特点,他读书入情入境,凡是他读过的书,书中的人名全能记住。像欧阳山的《三家巷》,他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有六七岁,但正是他用心地读,认真地读,才会小小年纪便为少女区桃殉亡之处而伤感落泪。这种好的读书习惯也在我读书的道路上不断提醒着我。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会“用耳朵去阅读”,所谓“用耳朵去阅读”其实是指听书听故事。莫言从小就练就了把看了的小说、电影、听了的故事、趣事,向别人复述的本领,有时候忘记了一些地方,他就编一些进去,让故事更生动,自己就成为了编故事的人。他读的书越多,转述越多,编的也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达到了一种“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有神”的效果。我想这也是为他以后写文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吧!我也喜欢像莫言那样,把看过的书和电影复述给爸妈听,是不是也可以训练出“开口如有神”的境界?
莫言从79年开始写作,投稿,连续四年,都被退稿,可是他毫不气馁,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1985年成功发表文章,从此,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莫言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坎坷,没有品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是写不出那么感人的故事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吃苦耐劳的精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写出那么具有风格的作品。他的人生给了我极大的的启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恶劣的环境,只要努力,坚持读书,把握机遇,总有一片属于你的蓝天!
关于名人事迹小学作文5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治涛业平也很高。
吐蕃人饲养牛,马和单锋驼等,种植青稞,小麦和荞麦。吐蕃人已会制造金属器血和铠甲,兵器。将士的铠甲精良,用劲弓利刀都很难穿破。全副铠甲的士兵,全身只露两个眼窝。吐蕃习俗以战死为荣,一家几代人连续战死,被看做‘荣誉甲门’。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少年时,父亲遇害,贵族举兵叛乱,他在动乱中继位。年少的赞普,骁勇而有谋略。他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逆,稳定了局势。
而我所喜欢的文成公主可是个才女!文成公主自幼熟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业大臣。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剿丝,防治刺绣,等等。
文成公主的进入,使吐蕃有了新的开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文成公主一样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