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20名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1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乡亲们帮衬才走出大山。”张可说。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2017年10月15日,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吴书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吴书香践行的人生方向。2008年,23岁的吴书香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扎根辽宁沈阳苏家屯区官立堡村十余年,带领村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最高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1989年出生的魏静,将福建南平市政和县念山村梯田、茶山资源活化利用,让贫困山村变身旅游景区;
安徽濉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郭慧慧,发挥专业所长,帮扶14000余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职员刘攀飞,带领贫困村创办首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实现“一年摘帽,两年提质”。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偏远乡村、大山深处,一群年轻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2
2012年,南京大学毕业的袁辉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只身来到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支教。
在课上,他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课外,他将自己微薄的补助用到最需要的孩子身上;坚持6年,每周三次翻山越岭十多公里,为特殊孩子送教上门……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2009年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毕业后,沈富琼奔赴甘孜藏族自治州麻邛乡。
这里海拔约4000米,取水要到河沟、晚上要点蜡烛、下村要走路骑马,更谈不上信号和网络。但面对牧民群众期盼的眼神,沈富琼将所有困难抛之脑后。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山东烟台,因见义勇为右腿高位截肢的龚钰犇在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同时,积极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困境;
在河南西华县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海归硕士秦倩抓支部、建工厂、惠民生,带领贫困村彻底变模样;
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共青团河南省委驻孙庄村第一书记秦倩。新华社发
河北张家口市太平庄中心学校的特岗教师杨晓帅走遍太平庄乡的每个村庄,确保“控辍保学”不落一人……
无数新时代的青年人将“小我”融入“大我”,用爱与才干倾情奉献、造福人民。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3
“你看,这些是我们给儿童建的档案资料,以前是没有的。”沈富琼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麻邛乡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的资料。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挂在墙上,每份资料的右上角,还贴着孩子的照片。
原来,由于习俗等原因,当地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虽然每名家长都有一本孩子的预防接种手册,但是医务人员叫到名字时,还是容易出现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况。2016年,沈富琼成为麻邛乡卫生院院长后,探索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乡卫生院给全乡每名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并贴上孩子的照片。这份档案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来接种,也不会弄错对象。
沈富琼还和同事们一起,对全乡群众健康情况进行摸底,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况表。每名慢性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贴着患者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姓名、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等信息,方便医生巡诊时了解情况。
13年来,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定期开展“送医药下村”活动,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常用药品送到群众家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如今,麻邛乡卫生院盖起了楼房,当地通了电、路,也有了网络,条件大大改善,吸引了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自2016年担任院长以来,沈富琼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在乡卫生院扎根。20岁的泽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看到沈富琼时刻以病人为优先,深受当地群众喜欢,泽仁拉姆备受感动:“沈院长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她一样留在基层,实现自我价值。”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4
为民服务,是初心,亦是沈富琼一直以来的行动。
2016年来,沈富琼先后引领6名高校毕业生扎根麻邛、服务群众。
2017年,由于深得牧区群众喜欢和信赖,沈富琼被委派兼任麻邛乡安章村第一书记。积极帮助贫困群众争取公益岗位、住房维修加固、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和低保兜底......沈富琼想方设法让老百姓不愁吃穿、生活得更好。
2020年,疫情突发。沈富琼顾不上安排好的结婚庆典,踏上返岗抗疫之路,在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2021年,在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期间,沈富琼带领全员职工骑行、徒步深入全乡4个行政村走村串户,组织辖区群众、务工人员和常驻人口接种疫苗2000余剂次......
沈富琼个人也先后荣获“白玉县优秀医务工作者”、“第四批四川省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脱贫攻坚专项嘉奖”、“甘孜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此次,获评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沈富琼感到意外,“我觉得我所做的都是我该做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生,我只是尽了我的职责而已。”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个人事迹范文5
去最边远的地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最艰苦的基层,用实践锤炼意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是挑战,是磨练,更是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两度入藏,倾心奉献,王海洋选择在艰苦藏区绽放青春。2009年,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2011年,王海洋作为连队尖子兵,被挑选奔赴藏族聚居区执行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并荣立三等功退役返校。2016年,即将毕业的王海洋再次踏进藏族聚居区,成为拉萨尼木县吞巴镇扶贫干部。学习藏语、走访群众、发展产业……很快,王海洋就摸到了精准扶贫的门路。2018年尼木县脱贫摘帽后,王海洋获得了拉萨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再到“基层公务员”,王海洋在基层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不变。
山东姑娘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南疆基层工作。7年来,崔久秀先后经历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岗位锻炼。2018年,崔久秀担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探索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制度,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孩子们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与此同时,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会场,和其他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向群众宣传两会精神。多年来,崔久秀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以平等、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文婕带着这样的初心,在广东吴川市兰石中学开启了教师生涯。山区的艰苦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让林文婕感到,支教是需要用爱去坚守的高尚事业。2016年8月,林文婕奔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入藏5年多,除了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最让林文婕感到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林文婕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慢慢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藏族聚居区的孩子们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林文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