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信仰对党忠诚,长期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工作,用行动践行了他的“党是一生追随”的誓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周永开,男,汉族,1928年3月生,巴中市巴州区人。1945年8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学历。曾先后任南江县委书记、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1991年在纪委书记岗位上离休。
参加工作70多年来,周永开同志一直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离休以来,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的信念,始终保持革命热情,对党无限热爱忠诚,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长期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积极传递正能量,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奋斗终身”的崇高品格,展现了一名老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一名老干部“不忘初心、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良好风貌。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2004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2019年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周永开同志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长期身体力行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为了纪念万源红色历史,他历时三年策划、组织拍摄了电视剧《血战万源》,该剧获得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第十七届飞天奖、中宣部1996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系统金奖。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出资2万元,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一座山崖上錾刻下“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并与另一名老党员用一个月时间手抄了长90米、宽0.71米的《共产党宣言》长卷。此外,他还在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达州市达川区翠屏山、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万源市青龙沟等地塑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伟人及革命烈士雕像,让红色文化扎根于革命老区。
同时,周永开还多次到机关、学校、社区义务上党课,对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
“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20年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帮助武汉战胜疫情尽自己的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____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缴纳特殊党费,2019年7月一次缴纳10万元……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4
周永开刚上山时,项家坪村没有一个高中生。他私人出资翻修好花萼山上的学校,冬天不漏风,夏天不漏雨;他还找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方说:“我们定向培养几个娃娃,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这些娃娃中,蒋宁聪患有严重眼疾,周永开将蒋宁聪带到达州,找最好的医生治好了眼疾。后来,蒋宁聪成了花萼山区第一个大学生,如今成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
周永开1998年发起在川北多个有红色印迹的学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截至目前颁发10余届,奖励师生近400人,并不断追加捐款。
他两袖清风,拒绝搞待遇,至今仍住着50余平方米的老屋。
“周老革命一辈子扎根人民,保持劳动者本色,身无余财,房子也不留给儿孙,就连自己百年后的遗体,也准备捐给医学院供解剖,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达州市干部群众谈及周永开,无不心生敬意。
周永开就像他植于花萼山巅的青松一样,永葆青春。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一直是周永开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每次上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这家给100元、那家给100元,早已数不清给了多少次了。村民蒋大杰说:“周书记送给我们的衣服有好几套了,我们也学‘老革命’,拿了两套送给了更困难的人。”周永开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的贫困孩子上学,请放映员到山上给孩子们放电影,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4年,周永开回到巴中母校化成小学。在校园散步时,他看到操场角落孤零零地坐着一名学生,与操场上成群结伴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便仔细询问老师这个学生的情况。在了解到该生因为家庭条件非常差而自卑时,周永开给他打气说道:“人穷,但志不能穷。”从那年起,每年开学,学校都会准时收到周永开寄来的用于资助该生的3000块钱。
不仅如此,周永开还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2018年,他再次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周永开夫妇俩都是地下党员、离休干部,平时生活俭朴、省吃俭用,家里的家具非常老旧。多年来,周永开没有给老伴买过一件首饰,没有给儿女送过一件礼物,没有给过孙子一次压岁钱。老伴说,他不懂那些;儿女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孙子说,我爷爷没有钱……但他们都知道,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儿”的“老革命”,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