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出生平平,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可谓是吾辈楷模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1
老将出征
“海胜可能又要飞了!”
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在即,网上一直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虽然最后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小学同学,同一年的。”村民张女士说,自己已到了带孙子的年纪,聂海胜却还能凭借优秀的身体条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战太空,实在太了不起。
一听说宇航员将在太空待上一段时间,张女士有些不解:“他们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
张女士娘家离凡庄村不远,她小时候也认识聂海胜,“他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聂海胜时,乡亲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海胜。
聂海胜家的老宅在村里一个叫聂庄的自然村落。聂海胜就出生于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时,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经常吃不饱饭,但父母总会想尽办法让他读书。
聂金山家在聂海胜家老宅对门,他比聂海胜大5岁,是隔代的堂兄弟。聂金山说,海胜小时候话不多,但特别勤劳,会跟他一起推着车去运牛草。海胜的身体条件也很好,游泳特别厉害,大家都游不过他。
聂海胜16岁时,父亲病逝,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还是坚持完成学业,于第二年考入枣阳一中。枣阳一中是当地的重点高中,当年全镇只有他和另一同学被录取。
1983年聂海胜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报了名,结果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当年6月,聂海胜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他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2
杨垱镇明星街北端的一处两层民房,是聂海胜母亲张金秀晚年的住处。
2004年,当地政府得知聂海胜的母亲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挤出有限资金8.5万元,在镇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楼给张金秀居住。
海胜老宅旧址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这栋楼房张灯结彩,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当地数千名乡亲在这里聚集,和聂海胜的家人一起见证历史时刻。已中风卧病在床的母亲张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儿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安全返航,楼房门口挂着气球,乡亲们舞着狮子、吹奏乐器,庆祝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聂海胜二度执行“飞天”任务,小镇又一次沸腾。这栋楼门口搭起了象征喜庆的气垫红拱门,拉起写有“海胜在天揽四海胜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的横幅。乡亲们又一次见证出生于枣阳的英雄宇航员,顺利征战太空。
“他是我们的骄傲。”明星街居民张女士说,8年前那热闹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聂海胜的母亲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聂新胜在枣阳城区工作,回镇上这栋房屋的次数较少。“他在枣阳一中上班,在城里有住处,过年也不回来。”张女士说。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栋楼房大门紧闭,门口停满了车。
聂海胜家镇上的房子
得知聂海胜可能三度执行“飞天”任务,张女士由衷地佩服。她说到了火箭升空那一天,小镇可能又会热闹起来,乡亲们将又一次见证历史时刻。
家乡祝福
聂海胜是枣阳的骄傲,更是杨垱的骄傲。
在杨垱镇政府服务中心的外墙,张贴着聂海胜穿宇航服的照片,还有他的个人简介。
距聂海胜老家聂庄两公里外的官厅村,坐落于这里的海胜希望小学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原是杨垱镇官厅小学,也是聂海胜的母校,为弘扬聂海胜的航天精神,枣阳市将学校更名。而聂海胜曾就读的杨垱镇一中,也已更名为海胜中学。
海胜中学八年级学生张谨谨说,自己从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员聂海胜的故事,入读海胜中学后,老师经常会组织大家学习聂海胜的求学故事、英雄事迹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学校还组织了会谈,号召大家向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学习,她深受鼓舞。
该校八年级学生杨怡茹说,聂海胜是杨垱镇的骄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胜利归来。
聂海胜曾说,自己儿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飞翔。多年以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翱翔蓝天的空军飞行员,更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宇航员,直上九天逐梦。
而且,他的逐梦之旅从未止步。已是57岁的聂海胜,三度探巡苍穹,续写传奇。
聂海胜在“飞天”逐梦的征途上为何奋斗不息?从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他说,人类太空飞行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77岁,虽然自己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还需要,仍会勇往直前。
“海胜兄弟,你是我们的航天英雄,祝你胜利归来!”站在聂海胜老宅前,堂兄聂金山隔空送上家乡亲人们的殷殷祝福。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3
在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一个小村庄里。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平日里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饼子配咸菜、大酱。
只不过家里再穷,聂海胜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供他读书。
哪怕是四处借钱,也要保证他有书读。
因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也正因如此,聂海胜学习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负父母对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读初中时,父亲意外因病去世,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读书这一点,从小给聂海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决心再难也要把书读下去,最后他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能将书读下去,每到假期,他都会自己打工赚钱。
都说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聂海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的心态 ,顺利通过考核,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他的航天员之路。
在学习期间,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
1998 年,经过层层筛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05年随神舟六号执行飞行任务,13 年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本次神舟十二号,是他第三次飞天。
尽管年龄越来越大,但是他的能力以及专业性都没有丝毫的降低。
而他之所以能保持这般的状态,与他从小打下的拼搏精神有很大关系。
那一颗年轻拼搏的心,便是他勇往无前的动力。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4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为了抢最有料的新闻,记者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聂海胜的妈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聂妈妈偏瘫躺在病床上,各路记者都想进入房间去了解聂妈妈的心声。但为了让聂妈妈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对进入现场的记者进行了几次清场。
我依稀记得,当时有记者为了躲避宣传部门人员,与他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记者甚至还爬上聂家二层洋楼的楼顶,因未站稳差点摔到楼下。惊险过后,当地保安更是加强了管控。
在一楼门前院子里,当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电视,用来转播。央视记者因为要直播,要求当地部门配合清理其他记者。当时新华社记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发两家央媒记者的现场争吵。
为了新闻,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最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当时还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更没有自媒体平台,官方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级别越高,越受重视,也自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
当时我们作为省级都市报的记者,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呈现事实,我们有六七名记者在现场附近做各种采访,分工不一,完成报道。
下面这篇报道,是我们获准进入聂妈妈房间后的记录,把聂海胜飞天过程中聂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5
(2005-10-13 )
昨天清晨6时,天刚亮,聂妈妈便醒了。去年10月,她因突发脑溢血,偏瘫失语。聂新胜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
给母亲洗完脸,聂新胜将一碗炖鸡蛋端到床前,喂给她吃完。聂新胜说:“没敢告诉她哥哥今天要飞天,怕她紧张,血压升高。待会看直播,她自然就清楚了。”
这时,楼下已经赶来几十名记者。当地有关部门已提前透露:怕记者太多,打扰聂妈妈的休息,能上二楼和聂妈妈一起看电视的,只有少数几家媒体,其他记者只能在一楼采访聂家人。
7时10分,聂新胜拿出一件崭新的对襟红羊毛衫,他说,这是前不久嫂子专门从北京寄来的,一再嘱咐要给妈妈穿上。
7时40分,聂妈妈躺在护理床上,被医护人员从卧室里推到客厅。客厅里,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正放着央视“飞天直播”。
只见聂妈妈侧着头,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机。一旁的5名医护人员,不时帮她按摩太阳穴。床边,一台心电监护监测仪显示着聂妈妈的血压。
8时15分,聂海胜和费俊龙出现在画面上。看着现场飘着花,聂妈妈张了张嘴,似乎想惊叫一声。
8时45分,电视主持人白岩松介绍聂海胜时,聂妈妈的嘴里嗫动着,她听到了,这是在介绍自己的儿子。
8时55分,离神六发射还有5分钟时,聂妈妈拧紧了眉头,显得有些急躁。
点火前一分钟,聂妈妈安静下来。发射现场开始倒计时:50秒……30秒……20秒……1秒,点火!
只见电视屏幕上,神六腾空而起,聂妈妈高兴地伸出左手,指着电视画面上的飞船。
聂新胜俯在聂妈妈耳边,解说电视画面。9时06分,聂妈妈紧张地用左手托紧下巴,似乎有些担心。记者看到,心电监视仪上显示的血压为“……155、67、74……”医护人员说,这是瞬间干扰,可能是有些紧张。
9时11分,神六顺利进入轨道,聂新胜激动地鼓起掌来,聂妈妈也高兴地再次扬起左手。
9时20分,医护人员要推聂妈妈回卧室休息,临走,聂妈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祝福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