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升同志是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榜样典范,是用生命诠释忠诚的优秀公安局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欢迎阅读!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1
潘东升,1964年9月出生,生前系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2021年9月25日,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因公牺牲,年仅57岁。从警37年,潘东升将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作出了积极贡献。潘东升牺牲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等称号。
牢记初心、献身使命,潘东升始终是对党忠诚的坚定捍卫者。担任民警期间,他勤勉敬业,吃苦耐劳,屡立战功;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担当尽责,团结带领广大民警保一方平安。2016年5月8日,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一家水电厂的数十名工人被掩埋。潘东升连续五天四夜奋战在救援一线,指挥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开展。2018年6月,他在做肺部手术住院治疗康复期间,说服医护人员,让他到单位处理完紧急公务后再回到医院继续治疗。牺牲前半个多月,潘东升还一直坚守在安保一线。
人民至上、亲民爱民,潘东升始终是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者。他常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福州任职期间,福州市刑事案件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八类暴力案件破案率达93%以上。今年9月,福建多地发生疫情,潘东升带领全市民警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市疫情“零发生”。
秉持公平、坚守正义,潘东升始终是执法公正的忠实守护者。他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先后组织制定执法制度120余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潘东升坚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这是潘东升的行为准则。他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叮嘱大家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守住底线;他叮嘱年过八旬的父亲“别人送的东西,一律不能拿,哪怕一点点”;妻子长期待业在家,他从未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或向组织开口为妻子解决工作问题。
潘东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2
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前夕,潘东升到会场检查,让福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卞晨勇印象深刻。
人脸识别的图像曝光率过高;安保专班预估人流规模太小,要按每天10万人标准完善预案……“一到现场便快速指出这些问题,细致又准确。”卞晨勇说,“他的专业水平令人佩服不已。”
看问题一针见血,源自潘东升过硬的业务能力。
毕业于计算机软件专业,潘东升从警37年一直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建设。凭借在计算机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他成为福建省公安系统唯一一位入选“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潘东升的带领下,福州市公安局与边检、海关、防疫等部门共享数据,帮助福州在全省首批实现现有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
“如果没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再好的设想也推行不下去。”在同事眼中,潘东升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卓越、推崇创新的专家型干部。
“将潘东升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新时代过硬公安队伍。”福州市公安局局长王锡章说。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3
工作中的潘东升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对待基层民警,这位铁汉却充满温情、心细如发。他大力推进实施暖警工程,他常说,“我们要把____ 对广大民警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基层民警”。
在去年底举行的三级警监授衔仪式上,潘东升与鼓楼区东街派出所民警林春兰亲切握手,勉励她继续做好基层民警的表率。林春兰万万没有想到,这次握手竟成永别。
忆及往昔,她几次哽咽。“潘局长真正把我们基层民警装进了心里”。她说,公安民警队伍里,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很多,但调动难一直是个“老大难”。潘局了解情况后,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创新出台了“积分制”,按婚龄、警龄、工作表现等指标细化积分,按照积分排名高低先后解决公安民警夫妻两地分居工作调动和跨地市双警家庭调动问题。截至目前已解决3批58人。“积分制评分标准细致,公开透明公正,极大地解决了民警的后顾之忧,一线民警工作动力更足了。”
解决警察的职级晋升、提高警察待遇、推进民警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潘东升走了,但过去5年间他用心用情推出的各项惠警举措,依然温暖着一线民警的心。
“我给潘局剥了一碗来自平潭的花生,希望他吃好家乡味,再走好!”得知潘局长溘然长逝的消息,远在奇台的援疆干部林州明泣不成声。2017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林州明难以忘怀。
那天,福州正是高温天气,还是一名交警的林州明站在马路中央执勤,为一场重要会议提供安全保障。地面温度已超过40℃,林州明大汗淋漓,但依然坚守岗位。会议开始后,林州明的教导员跑过来,通知他“不要站了,潘局让你们去屋里休息会儿”。不一会儿,皮卡车送来两大桶凉茶。原来,这也是潘局特意交代的。
“他打心眼里心疼民警,所以才有口皆碑。”林州明道出了许多基层民警的心声。
听到潘东升送医抢救后,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赶到福州市公安局大会议室,焦急地等着消息,仿佛下一秒他就会推门进来,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大家沉默着,很多人眼中早已盈满泪水。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4
从警37年,潘东升始终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以近乎严苛的廉洁奉公、不留余地的清正自律要求自己,做好表率。
潘东升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2008年,他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参加晋监培训,学校配发了一个黑色尼龙公文包。从此以后,他从省厅到三明,又到福州,直到牺牲前,用了整整13年,公文包的表面已经破损、提手都脱皮了。
“潘局一直讲,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从警的正气。”张云说,潘东升经常教育民警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叮嘱大家怀着敬畏之心,干净清白做事,珍惜这身警服。他不抽烟,也不参加应酬,多次在福州市公安局的大小会议上,向全市两万民警辅警表态:“如果哪一天,哪一个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甩我两个耳光。”这句话,时刻警示着福州民警辅警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在妻儿眼中,潘东升对家人也充满了关爱和温情。他的公文包里,常年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儿子年幼时一家三口的合影,工作之余,他时常拿出来看。“他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每天回家吃点稀饭、青菜、红烧肉,就觉得很幸福。”潘东升妻子袁秋榕说,结婚后,夫妻俩从没出去旅游过。“他有次跟我散步,说等他退休了,就带我出去转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开车出去一站一站地玩。”
带着对事业的不舍、带着对家人的遗憾,潘东升走了。他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悲痛之情萦绕着福州城。一个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送别一个人。逾万名公安民警、干部群众为了再看他一眼,自发前往吊唁,敬献的花圈摆满了医院吊唁厅的走廊。出殡当天,灵车缓缓驶过,不少群众眼噙泪光,不住地挥手、致敬,送别他们最敬爱的“潘局”。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5
“关系到老百姓安全的案件,谁说情都没用,你放手去做,有事找我潘东升!”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许长彬6年来,一直将潘东升的这句话烙印在心里。
许长彬还记得,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上任伊始,就要求违法民爆企业一律采取“顶格处罚”、刚性问责,严守爆炸物品“不流失、不炸响”。
时间定格在2015年4月29日。当天,市公安局对南龙铁路等重点工程进行例行检査,却发现一家大型企业在爆破作业中,严重违反规定。随后,市公安局依法对企业做出限期整改,并处50万元的“顶格处罚”。
几天后,许长彬走进局长办公室,愁眉苦脸地向潘东升倒苦水:“这是我市重点工程,涉事企业又是明星企业,求情电话一直不断,我们的办案阻力很大,怎么办?”
听了许长彬的诉苦,潘东升随即掏出自己的手机,对他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还是我的平潭老乡,刚才已经被我狠狠教训了一顿。不用偏袒,你秉公执法就好。”
一席话,坚定了许长彬工作的方向。
“在他心里,人民警察不仅要秉公执法,还要一心为民。”时任泰宁县公安局局长的罗志怀,在2017年5月8日这一天,亲眼目睹了潘东升舍身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场面。
那天凌晨5时许,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近10万立方米的土石倾泻而下,瞬间将一个水电站的施工棚和数十名工人掩埋。
接到警情后,潘东升立即拿起对讲机,冲上越野车,奔赴事发现场。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潘东升电话不停——了解情况,安排救援,调集警力先期处置,调动救援力量跟进。
临近受灾现场,依然暴雨如注,仅有2米多宽的山路却泥泞不堪,道路两旁还不时有塌方和山体滑坡。“快,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清理出生命通道!”顾不上危险,在事故中心周边,潘东升迅速设置了3个交通卡点,由罗志怀等人把守,并对各类车辆进行截留、分流。
灾害现场,惊险一幕发生。几辆工程车不听劝阻,试图冲过卡口。当机立断,潘东升手持扩音器,站在山路正中央、卡点最前沿,声嘶力竭地喊:“人命关天,除救援车辆外一律不得通行,凡是强行闯关的,先从我身上轧过去。”
“正是他的果敢坚决,大型救援车辆、救援队伍才能快速到达事故现场,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罗志怀说。
这样的一幕幕,不断在潘东升的工作生涯里上演,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使命,他一刻都不曾忘怀。
2022年关于潘东升个人事迹范文材料6
他,给群众上了一堂有温度的“课”
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这个普遍违法现象成了公安交管部门整治的“心病”。
“整治刻不容缓。但打击要‘硬’,服务群众一定要‘软’!”,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不久,就提出了“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
此后,市公安局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戴头盔行动”,并推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管理新举措。
“他时刻提醒执法民警,处罚不是目的,要转变观念,只有变硬性执法为柔性服务,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去,才能真正温暖老百姓的心。”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回忆道。
谈及执法的改变,三元区列西居民邹满生深有感触
2015年夏天,邹满生着急出门办事,忘了戴头盔。途经市图书馆路口,遇到了正在执法的民警,他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害怕扣分罚款的他一脸愁容。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民警非但没有给他开罚单,反而还送来了一顶头盔,并给他上了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课。柔性执法让他感动不已,佩戴头盔、安全上路也成了他之后出行雷打不动的准则。
“不单单是我自己遵守,我还时刻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骑摩托车一定要佩戴头盔,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在随后的6年里,邹满生也成了文明安全出行的践行者。
从原来的扣2分、罚款100元,到不予处罚,但要求群众必须当场买头盔戴上;到由派出所购买头盔,让群众临时借用;再到给困难群众免费发放“平安头盔”……三明全市的乡镇农村道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温情的执法,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让百姓感受到温度的不仅是执法,还有服务窗口的人性化设计
,在岩前派出所户籍大厅,潘东升在调研时发现,刚改造完成的大理石服务窗台台面已经到了人胸口的位置。
“这个设置只能让群众站着办事,要降低到腰部位置,让老百姓能坐着轻松反映问题、填写材料。”注重细节的潘东升立即提出了整改意见。
敲掉大理石台面,重新切割,降低30厘米……现任岩前派出所所长罗剑桦感慨,120厘米的服务台面降到90厘米,就是这降低的30厘米,真正拉近了群众与民警的距离。
从俯身工作,到关心民警,再到服务群众,虽然潘东升在三明工作仅有两年光阴,但他却用每一步贴心而又扎实的脚步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承诺。他虽然走了,但留下了一缕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