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于儿女的爱。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皇太后敦母爱之仁,天下幸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1
妈妈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当下一个季节来临时,她就会把一家人的衣服分类收拾好。夏天马上要到了,妈妈照例收拾着衣物。
“你看,甜甜,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妈妈兴奋地说道。“手帕?”我很奇怪,“哪儿来的手帕?”心里竟泛出一丝丝陌生的温馨。我把书放在桌子上,走到妈妈身旁。妈妈正在仔细地折叠着每一块手帕,“你看,这条小的蓝色的手帕是你两三岁时买的,这条大的,粉红色的是你上一年级的时候买的……”妈妈自言自语地说着,完全陶醉在幸福、温暖的回忆里。我没有吱声,只是在安静的聆听着。我也没有说话,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妈妈这样细心地收藏着我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她不是常常抱怨人老了,记性不好了吗?
我承认,我是彻底的把手帕的故事抛在了记忆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又薄、又香、又白的湿巾纸,在流汗时轻轻一擦,感觉很好,而且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后随手一扔,很方便。我们这一代,总是喜欢一些新的东西,也总会忘记些什么。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走在我的身后,悄悄地为我拾起美好的回忆和初始的天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轻地问:“妈妈,你怎么还记着这么多?”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小声说:“怎么会不记得……”她又是像在自言自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2
最近几天,一个老人引起了火车司机老王的注意。
老人拄着拐棍,沿铁路一路南行。列车经过她身边时,疾风吹动着她花白的头发,那苍老的身影,凄苦的眼神,常让老王想起自己的老娘。
十几天后,老王的列车要临时停靠十几分钟,恰好,老人也走到了这里。老王赶紧跳下机车,跑步来到老人跟前,问:“大娘,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呀?”
老人说:“去昆明,看我儿子。”
老王心想这儿子真是不孝,让自己的老娘千里迢迢地走着去看他。这时开车时间快到了,老王也来不及细问,就将老人扶上了车。
抵达昆明,老王将老人送出车站,关切地问:“能找到你儿子的家吗?”“能,昆明市卫国路一号第727号。”老人说得非常熟练,看来这个地址她不知念叨过多少遍了。
仅仅隔了一天,老王意外地又看到铁道边那个瘦小佝偻的身影。不同的是,现在她是向北走。显然是踏上了归程。
老王很愤怒: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儿子,母亲徒步走了十几天来看他,仅仅过了一天他就让母亲走不说,竟然连张火车票都不给老人买,这还叫人吗?
到了昆明,老王怒气冲冲地上了一辆出租车,他要到卫国路一号,找到那个不孝子好好教训一顿。
出租车停在卫国路一号大门前,老王呆了:他看到了门楼上的四个大字——烈士陵园。
在727号墓前,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老王:老人在儿子墓前整整哭了一天一夜,因为没有路费,二十多年来,她是第一次来看望自己的儿子。
老王凝视着墓碑上烈士那年轻的面庞,站直身子,端端正正地将右手举到了额前,二十年前,他也曾经是一个兵。
第二天上路后,老王一看到老人就远远地鸣响了汽笛,随后毫不犹豫地拉下了制动闸。
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3
人们都说家家是温暖的港湾,那是因为家中有温暖的母爱。
在我家,我爸和我一样不善言谈,和我交谈及教育我的事情多由妈妈来承担,我感受到的母爱不只是人们常说的温暖细腻,还有严厉。
我妈妈有一张圆脸,眼睛上的两条眉毛十分好看。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为平凡的脸上添了几分文雅。妈妈的体型偏胖,而我则几乎是皮包骨头,但我们的脸型很像。每次妈妈的熟人说“你女儿真像你”的时候,妈妈总会很高兴。
每次有知心话,我总会和妈妈说,我总是能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与建议。爸爸虽然也很关心我,但他的话总是让我难以接受,相比之下,妈妈更女生化的建议总让我喜欢。
记得上个星期,我引受凉而剧烈咳嗽,星期五晚上尤为强烈。妈妈听着我不断地咳嗽,十分着急,那天晚上爸爸不在家,妈妈便一个人带我去看医生。那时已经快九点了,妈妈带我去时,医生已经回家了。我对焦急的妈妈说:“哎呀,妈,算了吧,我又没发烧只是咳嗽而已,不看了吧!”“那怎么行?”妈妈一边拨医生的号码一边说,“你咳嗽的这么厉害,明天万一更严重怎么办?来,站在妈妈背后,别老吹风。”妈妈给医生打完电话,转过身,抱住我问:“暖和点儿?”灯光下,妈妈眼底的焦急担心被我看的清清楚楚。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深如海。
人们母亲的爱近乎溺爱,我妈妈的爱是极有分寸的,甚至是严厉的。
我因为眼睛近视,外加自制能力不强,妈妈限制我只能一天玩一个小时电脑。一个小时实在太短暂了,每次上网我都觉的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时间,妈妈总是催促我。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可每当那时,我怎么也体会不出那声音的美丽。有一次,我玩的得正高兴,时间到了,妈妈一直催促,我生气地走进客厅,使劲把门关上。妈妈也生气了,说:“不让你玩是为了你的眼睛,是为了你的将来,这是你自己的事。”我惭愧极了。母爱的严厉让我做正确的事,引领我的人生航标。
母爱如水,温暖细腻。母亲的爱为我驱逐失败的阴云;为我撑起雨中的大伞,为我在炎热中提供一片绿荫。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记挂着儿女,母爱永远随着儿女前行。让我们感受母爱,感谢母亲吧!
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4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校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我终于打听到了妈妈最后说的话。保姆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没有别人可以替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等到家乡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尼姑庵里开办小学时,老师们发现我已经识了很多字,包括数字。几个教师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我背着的草帽上写着4个漂亮的毛笔字:"秋雨上学",是标准行楷。
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我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关于母爱的感人事迹5
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用军车运来,每人每天限定只能用3斤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有一天,一头一向忠实憨厚的母牛渴极了,她挣脱缰绳,强行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等待军车的到来。终于,当运水军车到来的时候,母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嘎然而止。
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母牛这般倔犟。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司机用尽各种办法试图驱赶母牛,可母牛就是不肯离去。后来,母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母牛,母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母牛的凄厉哞叫,在寂静的沙漠中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前面。出人意料的是,母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此时,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母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牛的眼睛。
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牛和小牛眼中的泪水,在场的很多人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没等牛的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了。